(摘自陈锐整理《遥远的帝婿:溥仪与皇妃李玉琴轶事》,团结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李凤(1923-2021),吉林省长春市人,伪满“福贵人”李玉琴的胞兄,《遥远的帝婿》为其一部完整存世的回忆录,记述与溥仪相关的百岁人生。
如此“皇亲”
自从玉琴入宫后,我当上小小伪警长,爸爸仍在南关田家饭馆内跑堂,弟弟当木匠,家里照样用发给的“通账”去买主食及副食,不够用就不得不高价私买,钱不够花,只好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人称“皇亲”之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和老百姓毫无两样,我家是“城门楼上挂灯笼,外面亮里面空”。一句话,仍然过着老百姓的穷苦日子。
关于这期间,有一件所谓真相是什么呢?“康德御赐”!
1944年初秋,关东军司令部吉冈安直中将又来到我家。他拿出玉琴在同德殿各处照的相片,其中有在同德殿前骑自行车,在假山前,在西御花园,在她的小客厅,在她的卧室内,等等。吉冈拿出一张相片:“你看她现在多么享福,你高兴吗?”但我只能说:“谢谢将军的夸奖,她很享福。”
吉冈又随便问了一句:“你的媳妇怎么也不在家?”我只能实话实说:“不劳将军操心,我尚没结婚,预计在今年冬季结婚,非常欢迎将军赏脸光临来喝喜酒。”但吉冈笑而不答。
事过一个多月,吉冈又登门而来,给我一套衣料,我一看是高级将校呢。我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儿,吉冈告诉我:“这衣料是皇帝陛下赐给的。”然后他又给我玉琴写的信。
当天晚上,我的父母看了这衣料,只说:“这衣料很好。”
但我对父母说:“康德是冲着玉琴的面不得已而为之,但我已做了一套颜色好看的西服,结婚时穿在身上时心中一点也不别扭,如果穿康德给的衣料,众多的宾客,红男绿女们问这问那,都有怀疑之态问个底朝上:‘康德给你家多少珠宝玉器?有没有字画?金元宝有多大?古董啥样?叫我们也看一下行吗?’如果说啥也没给,这些宾客们一点儿也不相信。”
各奔前途
1955年,突然接到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寄来的信,玉琴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我和弟弟李贵给玉琴备了往返路费以及食宿费,众姐妹们都给没见过面的溥仪买最好的蛋糕等。
玉琴欢欢喜喜地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已10个春秋没见的溥仪时,突然泪水夺眶而出,边哭边叙述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的经历以及遭受的种种磨难。但是,溥仪吃着玉琴给的糖块,无动于衷。
玉琴回到娘家时,妈妈立即问她一切情况:“‘康德’现在是什么样?”玉琴说:“他现在显得人老,可是我绝不喜新厌旧,他现在是战争罪犯,已经一无所有了,但我有双手,只要付出劳动代价,就能丰衣足食,我绝不对他嫌贫爱富,能过上平庸的日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再无别求。”
玉琴心怀美好的理想,在两年中千里迢迢,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去看溥仪,就是希望她的美好理想“金打佛口出”。
1956年6月,党伸出了热情温暖的手,把玉琴安排到长春市文化局所属的长春市图书馆工作(见图),是国家干部。
在此以后,玉琴仍然和溥仪通信,而且多次去抚顺看望溥仪。玉琴总是鼓励他改造人生观,彻底和过去的傀儡帝一刀两断,早日成为公民。
1956年底,玉琴从战管所回到了家中,她突然投在妈妈的怀抱中大哭起来。妈妈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康德’没说好听的话把你气着了?”玉琴哭着说:“他和我离婚了。”当时把妈妈气得直哆嗦。
从1955年后,玉琴共去看溥仪七次,天不遂人愿,玉琴想和溥仪重建家园的理想终于破灭了,这是一场梦。1957年2月,经长春市宽城区法院对溥仪和玉琴双方签字的材料进行调查后判决离婚。
晚年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对李玉琴又很器重地委以重任,她在1983年当上了市政协委员,在1988年又当上了省政协委员。她有机会能在政协会上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共商国家大事。她心情很好,认真工作,埋头苦干,不辜负党的厚爱,出色地完成了肩负的使命。
玉琴工作繁忙,总有海内外记者采访,电视剧和电影《末代皇帝与皇妃》拍摄时编导也就一些情节找她咨询。
1988年国庆节,玉琴回娘家看望我,恰巧二弟李贵也高高兴兴地来看望我。
玉琴聊起不久前,她的两位女同学从台湾回到了故乡长春,她们对玉琴说:“玉琴妹妹,我俩在台湾早已有消息,听说你在长春市图书馆工作,很受国家重视,我俩真没想到。你虽然是最后一个‘皇妃’,可是共产党对你一点不歧视,还当了干部,又当上了政协委员。共产党对你真是又关心又爱护,我俩为你高兴。”
但天不遂人愿,玉琴自1996年开始患有肝病,她虽然住院治疗,可是收效甚微。2001年4月24日上午9时,玉琴与世长辞,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