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陈毅率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左起:章汉夫、陈毅、姬鹏飞等
1954年陈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又兼任外交部部长,长期协助周恩来主持新中国外交工作,坚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61年瑞士日内瓦会议期间,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运筹帷幄,取得了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外事工作无小事”
1961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多边会议,主旨是商谈老挝独立和中立问题。
根据会前有关各国的协商,最终确定来自14个国家的17个代表团参加1961年日内瓦会议。其中,越南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两方分别组成代表团参加,老挝则由左、中、右三方面力量各自组成代表团参加。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
陈毅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到这场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当时在老挝国内,以富马亲王为代表的中间力量同以苏发努冯亲王为代表的左派力量联合起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对文翁-诺萨万的右派集团占有优势。这对召开日内瓦会议是有利的。但美国及其支持的文翁-诺萨万集团一定不会甘心失败,必然千方百计地阻挠日内瓦会议顺利达成协议。因此,会议期间的斗争必定是激烈的。但是也要看到,美国的捣乱、破坏,是不得人心的,即使是它的盟友英法两国也不会完全跟着它的指挥棒走。国际监察委员会三个成员国中,印度基本上保持中立,加拿大同英国立场相似,波兰是必定支持老挝独立的。缅甸和柬埔寨也是赞成老挝独立的。至于苏联,虽然中苏之间存在重大原则性分歧,但1960年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不久,还是有希望在《莫斯科声明》基础上保持一致行动的。
毛泽东、周恩来一再指示陈毅和中国代表团:要坚持斗争原则的坚定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最大限度争取达成协议。
1961年5月10日,陈毅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5月16日,日内瓦会议终于开幕。陈毅在开幕大会上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既强调了美国的干涉是老挝问题迁延不决的症结所在,又明确宣布中国政府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时解决老挝问题的鲜明立场。陈毅强调指出:老挝问题有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实现民族团结,成立联合政府,实行中立政策,这是老挝内部有关各方能够自己协商解决的;国际方面是有关各国承担义务,切实保证老挝的独立和中立,这是本次日内瓦会议应当完成的任务。发言的最后,陈毅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与会各国一起,共同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贡献力量。他的发言立场鲜明,观点明确,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下围棋善做眼”
1961年5月17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在老挝境内实现“有效停火”之前,美国代表团不准备进入关于“老挝中立”问题的实质性讨论环节。这是美国代表团阻挠日内瓦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连环套,他们在会议上轮番使用“中立定义”和“有效停火”这两张牌。
腊斯克所谓的“中立定义”,实质是要求成立一个具有无上权力的国际监督机构去全面管制老挝内政,镇压老挝民族民主运动。这种露骨的做法,引起了中立国家代表团的反感,就连英法两国的代表也没有第一时间附和美方的言论。
陈毅看准了这种情况,在5月23日会议第二轮发言中,风趣地说“能下围棋善做眼”。实际上,陈毅在第一次发言中已经做了一对“眼”,把老挝问题分成了国内方面和国际方面。在第二次发言中,陈毅指出,腊斯克的“中立定义”是“一种强加于人的不道德的中立”。解决老挝问题必须以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为基础,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主权,切实保证老挝的中立,不以任何形式干涉老挝内政;由老挝人自己解决内部问题,与会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协议。这些原则为签署保证老挝真正独立和中立的国际协议树立了准则,后来日内瓦会议就是围绕上述这些原则展开实质性谈判的。
至于所谓的“有效停火”,则是美国代表团阻挠日内瓦会议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有效法宝”。在日内瓦会议举行的第一个月,美国代表团多次以老挝没有实现“有效停火”为由,拒绝讨论确保老挝实现独立和中立的具体措施。美国代表团无理闹三分的做法,引发了大多数代表团的不满。陈毅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6月1日的会议上集中火力驳斥美国代表的可笑借口。他指出,国际监察委员会出具的两次报告,都表明老挝境内已经实现有效停火,个别地区仍存的军事冲突是由于美国向老挝爱国阵线所属区域空投叛军所致。老挝三方组成的军事谈判小组已在逐一讨论个别地区停火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应立即停止对老挝的军事干涉。对于陈毅的驳斥,新任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无言以对,不置可否。
“我们有条件能够最终达成协议”
1961年6月3日和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奥地利维也纳就当时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问题进行谈判,其中涉及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美苏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老挝独立问题也是他们会谈的内容之一。美国政府企图在维也纳单方面决定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这也正是美国代表团迟迟不肯在日内瓦会议中展开实质性讨论的根本原因。苏联方面把宝押在成立老挝联合政府上面,有意对美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作出让步,以争取尽快达成协议。但是肯尼迪“要价”太高,赫鲁晓夫也不敢轻易答应,结果双方没有达成最终协议。
陈毅及时注意到美苏首脑会谈可能包含的危险性,事先特意嘱咐代表团发言人:如果外国记者问及中国对维也纳会谈的评价,只能表示有保留地关心。在美苏维也纳会谈期间,陈毅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展开了广泛的场外活动。他先后分别同英国、法国、印度、柬埔寨等国的代表进行了友好的会晤,一方面促使会议及时转入实质性讨论阶段,一方面促成老挝三方领导人实现会晤。在会谈中,陈毅态度鲜明、坦率诚恳、有理有据,给各代表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维也纳会谈结束之后,陈毅又同苏联、越南民主共和国、波兰等国的代表团会谈,决定继续坚持之前几方协商过的方案,想方设法迫使美国支持老挝三亲王会晤,并同意日内瓦会议转入实质性讨论阶段。
6月8日,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同时抵达日内瓦,给会议进程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陈毅到机场欢迎两位亲王,随后又专程拜访富马亲王。美国代表团没有到机场欢迎。当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前往富马亲王住处拜访时,富马亲王正在同陈毅会谈。哈里曼十分尴尬,只好待在另一间房子里等待陈毅和富马亲王谈话结束。第二天,日内瓦的报纸纷纷报道:陈毅元帅棋高一着,哈里曼先生迟了一步。
美苏维也纳会谈无果之后,大家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老挝三亲王会晤上来。陈毅以极大的耐心多次同柬埔寨、印度、法国等国代表磋商,争取他们对三亲王会晤的支持。6月19日,老挝三亲王终于在瑞士苏黎世碰面。陈毅专门派了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前往苏黎世,同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保持密切的联系。三亲王在会谈中对成立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实现老挝独立和中立等内部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至此,美方再也没有任何借口阻挠日内瓦会议转入实质性谈判了。
当时摆在与会者面前的有两个草案:一个是经中、苏、越等国事前协商而由苏联代表团在大会上提出的草案,一个是法国代表团提出的草案。陈毅率先对这两个草案发表意见,声明支持苏联草案,认为它可以作为日内瓦会议最终协议的基础。法国草案扩大了国际监察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这不符合1954年日内瓦协议确定的“不干涉老挝内政”的基本原则。
老挝三亲王会晤开始后,美国代表看到日内瓦会议的走势已不受自己控制,于是就在6月20日的会议上抛出了一个由国际监察委员会全面接管老挝的新草案。美方的做法引起与会各方的哗然,多个代表团声明表示反对。美国由此被迫同意会议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
在6月26日的会议上,陈毅作第五次大会发言。他首先指出,美国提出的新草案侵犯老挝的独立和主权,使老挝实际上沦为被保护国,根本不能作为会议下一步讨论的合法基础。陈毅强调指出:老挝内部问题已由三亲王达成了协议。我们各代表团也都同意保留1954年协议规定的由印度、波兰、加拿大组成的国际监察委员会。由该国际监察委员会按照老挝有关方面所达成的停火协议,对老挝停火实行监督。最后,陈毅呼吁与会各方:“我们有条件能够最终达成协议。我们应为此而不懈努力。”陈毅的讲话,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普遍好评,从而一扫会议步履维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沉闷局面,极大地振奋了与会者的精神。
“决定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归根到底只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
到1961年6月底,中共中央指示陈毅暂时回国处理其他事务,日内瓦协议具体条款的协商事宜留给代表团的其他负责同志处理。
在日内瓦期间,陈毅先后参加了27次会议。他同与会的除美国和南越外的各方代表团广泛接触,友好协商,多次到各国代表团驻地拜访,同有些代表团的会谈甚至达四五次之多。中国代表团几乎天天都在接待各个代表团的来访。许多在正式会议上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在会场外的商谈中陆续得到了解决。陈毅以热情幽默、平易近人的风度,赢得了与会人士的尊重。
陈毅归国后,在中国代表团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日内瓦会议开始对相关国际协议的具体内容逐条展开讨论。最终,会议通过了由中、苏、印、英、法五国代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提出的协议文本。1962年7月初,陈毅再次奉命前往日内瓦,出席日内瓦会议的闭幕大会。在会议的最后发言中,陈毅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国家不分大小,决定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归根到底只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 (摘自《党史博览》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