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骊山

——触摸历史的转折点
作家文摘 2022年05月06日 ·林珂·

  骊山海拔1302米,并不能算是一座很高的山,但是作为古都西安邻近著名的景区,风景秀美,环境清雅,更兼之有天然温泉可供沐浴,历来是帝王将相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因此也更多地见证了历史的轮回。

  骊的字义为纯黑的马,骊山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匹纯黑色的骏马,由此而得名。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天子的威信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一扫而空,从而开始了征伐不休的东周时代;盛唐时期,唐明皇与杨贵妃建梨园、浴温泉,开启了戏曲艺术的滥觞,而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则成为空前强盛的大唐王朝衰败的起点;时至近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兵谏,又促使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揭开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序幕。

  人在西安,时刻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古朴与厚重。而在骊山,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站在山水之间,呼吸着春天里带着一丝泥土气息的新鲜空气,仿佛与远古的先祖们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交流。

  “烽火戏诸侯”大抵并不是真正发生的历史事件,且不说关东诸国路途遥远,集结出发需要多少时间,就是这件事的笑点何在也令人质疑。钱穆先生就在其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

  但是作为游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去分辨历史的真伪,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两千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最终导致天子蒙尘,周室东迁?大部分普通人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了解,对于辛勤劳作了一天、趁着夕阳的余晖摆摆龙门阵的普通劳动者来说,美人一笑,倾国倾城,才是他们所期待的话题。

  同样是美人,杨贵妃的形象在骊山则更为人所熟知。华清宫的土地上,无论是景区制作的贵妃形象的指示牌,她曾经沐浴的海棠池,她曾经闻乐而舞的梨园旧址,还是华清宫进门所耸立的贵妃出浴像,无处不体现着这位结局凄惨的美女当年的影响力。现在无人能够知晓这位女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绝世容颜,能够让佳丽三千的李隆基为之倾倒,即使不顾人伦也要将其纳入后宫。而白居易本是著文“欲惩尤物”,却最终落笔成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篇《长恨歌》。

  浸泡在当年贵妃与明皇曾享用过的天然温泉里,舒适之余,我想起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一书。作为一名对于历史的细节有着细致的观察力的作家,马伯庸在此书中详细考据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山水路途,当时的驿站交通,以及各色荔枝的保鲜方法,最终以一个办事小官的视角,详细描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基层官民所要付出的成本,从将成熟的荔枝树整枝砍下带泥保活,到中间注水保鲜的双层瓮,到马力达到极致时换马的驿站驿丁……美人一笑的背后,是无数民众的血汗和悲伤,也就难怪安史之乱即便在安、史二逆相继死亡之后,还持续了数年。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的话,西安事变的意义就积极得多了。日寇侵华,神州陆沉,国家形势危如累卵,而蒋介石依然以“剿共”为第一要务。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数次苦谏无果,被迫“兵谏”,带兵包围了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听闻枪响,酣睡中的蒋介石仓惶从五间厅的后窗逃跑,藏于骊山半腰的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被张部发现,送往西安。最终在中共中央、尤其是周恩来同志的斡旋之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从而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挽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

  五间厅窗户上的弹孔仍在,而如今的中国,却已经远不是当年那个贫弱的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