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来到贵州都匀市,与母校都匀一中和都匀三小的师生共上开学一堂课,发表了主题演讲。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读书万卷,咖啡千杯。
学生时代,我们渴求知识,用万卷书籍来丰盈认知和思想;步入社会后,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读书万卷,咖啡千杯”,是我一路走来的所观与所思,希望能对校园中的你们有所帮助。
人人皆可为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华为全国各地的园区里有各式各样的咖啡厅,在这里,你可能会偶遇公司高管,正在接受访谈;可能会看到外国面孔,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们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现一群年轻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激烈辩论。即便近几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依然建设了许多园区图书馆和咖啡厅。
我们坚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热火朝天的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如今,我们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
我们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我们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打开思维的天花板,这是“点”的开放;
我们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这是“面”的开放;
我们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这是“场”的开放。
我们努力营造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2019年,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020年起,他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
唯有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灯塔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人尽展其才,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在华为,我们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
华为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将一群人粘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
20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事算法研究。可以说,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为他当初不愿意离开家乡俄罗斯,为了留住他,华为在俄罗斯当地设立了数学研究所。他加入华为之后,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怪异”天才,在10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
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我们的用人之道。
第二个小故事的主人公,201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他加入华为后,从事软件编码开发工作。华为有许多这样的跨专业科研人才。早期的电源开发团队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员曾是位牙科医生。
任总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他就是提着一桶浆糊,把优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个人才济济的华为。华为粘接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也粘接了成千上万的外部优秀人才。
人生时刻需奋斗,一份努力再走长征路
我刚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时,是从会计做起的。在那个手工作业的年代,会计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每个月末,所有单据都要手工装订成册,我们就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用冲击钻打孔,用麻线装订。今天,这些工作正在越来越多地由数字技术承载。与如今相比,那时的奋斗过程似乎有点艰苦,但精神的世界却十分富足。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这个小故事里的主人公,任总听完她的报告后说:“你就是我想象中的财务人员!”
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华为,先后在华为的肯尼亚和博茨瓦纳办事处担任项目财务。书本上习得的金融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不能直接指导我们算清楚一笔账,或者节省一分钱。为了弄清楚、搞明白,她利用周末的时间下站点,了解挖沟、埋管、吹缆、回填的每一道工序,同时恶补当地的免税政策,不仅把每一个合同的账算得清清楚楚,还帮公司节约了高额的成本。用她自己的话说,“下厨房”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只有亲自完成每一道工序,才能掌握佳肴的秘方。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人生时刻需奋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 (摘自《财经》202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