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坤宁宫中皇帝大婚时铺设的“龙凤呈祥”地毯
西方地毯源起波斯
地毯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其最原始的功能无外乎保温和防潮。随着游牧民族逐渐定居,地毯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直至后来“上墙”成为挂毯,其装饰作用完全取代了原始的基本功能。
伊朗,即古波斯,被普遍认为是西方地毯的起源。古代波斯地毯图案有展现动、植物以及人物的,也有以伊斯兰寺院为题材的,还有表现狩猎场面和田园风光的,巧妙地运用了多层次、多视点的装饰语言,形成了纹样精细、构图细腻、色彩丰富的“波斯风格”。波斯地毯多用纯羊毛、棉丝或棉线织成,人们最为推崇的是其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
“伊朗五宝”之一
伊朗人也骄傲地将地毯与石油等并列为“伊朗五宝”。之所以称为“宝”,并不是夸张,有两点确实令人叫绝。
一是密度超高。由于完全是手工织造,因此要足足花上一年多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块传统的伊斯法罕地毯。
二是颜色经久不褪。一块上好的手工地毯能保存数百年颜色依旧如新,所以古董波斯地毯越老越珍贵。
中国地毯被作为收藏品
《诗经》以及《古乐府》中都有毛织物的记载,当时将地毯称为“氍毹”(音qú shū)。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毯作为御寒之物。
到唐代又有了“毯属”“地衣”之说。当时,丝绸之路进入全盛阶段,我国地毯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贸易都已进入成熟期,地毯工艺逐步传向世界,也见识了精湛的波斯地毯。
“地毯”这一名称在元代正式出现,而此时的地毯已然归皇室独享,是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宫廷艺术品。
明末清初,我国的手工毯工艺达到了鼎盛高度,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美轮美奂的地毯,但多数是特供给宫廷或寺庙的。在许多国家,中国地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收藏。 (摘自11月4日《北京日报》 林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