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今年圣诞假期格外“冷”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23日 ·裘雯涵·

12月13日,英国曼彻斯特街上的圣诞购物促销广告

  2023年的脚步声逐渐临近,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即将迎来备受期待的圣诞节和新年假期。然而,今年的圣诞假期可能会格外“冷”。不仅天气预报显示,南下的北极寒流即将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和欧洲多国。在高通胀压力下,不少西方家庭的圣诞大餐缩水、礼物大打折扣。通胀阴云下的大规模罢工也让多个西方国家感受到一股政治逆流。

  “最拮据圣诞节”

  12月25日,西方国家将迎来传统节日圣诞节。然而,在通胀阴云下,不少人或将面临“最拮据圣诞节”。

  圣诞假期原本“必吃”的火鸡、烘焙食品和乳制品价格比去年上涨了15%至25%不等,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家庭取暖费用则暴涨了150%以上。圣诞节期间亲友间的互送礼物也从“甜蜜的负担”变成了“钱包的负担”。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工资上涨的幅度跟不上通胀,60%的受访美国人称打算少送礼物或不送礼物。

  还有一些囊中羞涩的西方民众则选择“另辟蹊径”。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越来越多加拿大人开始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淘”圣诞礼物,“这种原本不太被人瞧得上的做法正在被更多人接受”。

  美国近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7.1%。欧洲各国的通胀水平仍在高位徘徊。11月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10%。在欧元区19国中,有11国的通胀率达到两位数。

  购物季遇“寒流”

  今年西方多国的假日购物季也将遭遇“寒流”。德国零售商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圣诞购物季的零售业销售额约为1200亿欧元,扣除通胀因素的实际增速为负4%。这将是2007年以来最低迷的圣诞购物季。

  英国也遭遇强劲逆流。美国德勤公司对3000名居住在英国的人士进行调查后发现,约六成受访者会减少圣诞节支出,四成表示会在选购圣诞节礼物时改买廉价品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经济下滑带来了收入和储蓄的下降,通胀高企则意味着日常支出的上升,不确定性笼罩下,人们也往往会谨慎支出。

  多国掀起罢工潮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正准备迎接为期数周的大规模罢工,也是近期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大罢工。护士、救护人员、海关和移民工作人员、邮政和铁路工人等都将在未来几天举行罢工,要求加薪、改善工作条件。按照英媒梳理的“罢工日历”,此次罢工潮将持续至明年。

  为何英国人要在圣诞假日期间举行大罢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指出,英国“脱欧”后,接连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能源危机、政治不稳定等一系列冲击,目前通胀严重,经济积重难返。苏纳克要在短期内转变英国经济已不太可能。英国经济遭遇困难,首先遭罪的就是底层民众。当他们面临圣诞节也买不起礼物的困境,往往会选择运用罢工手段向政府施压。

  同样的场景正在欧洲多国上演。近日,法国国营铁路公司举行为期多天的罢工,德国也受影响;奥地利铁路、贸易、酿酒商三大行业同时举行罢工;比利时、意大利也出现铁路、航空罢工潮……

  12月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避免铁路工人举行全国性罢工的立法,要求铁路工会执行由政府调解达成的劳工合同,否决了工会提高劳工待遇的要求。这是30年来美国政府首次对铁路劳资纠纷进行这种干预。

  分析认为,经济危机下,罢工抗争愈演愈烈,这将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造成恶性循环,也让更多人正在为一个不怎么乐观的2023年做准备。不过,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仍有值得期待之处。“由于全球合作意愿的上升以及中国经济必将出现反弹等因素,明年全球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将有所改善,经济有望企稳复苏。但拐点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出现。”陈凤英说。

  还有评论指出,2023年一切都可能会有所好转。过去几年发生的大量负面事件和一系列暴露的问题已经敲响警钟,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摘自12月20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