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毅与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
1954年,陈毅由上海调至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开始接触外交工作。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在从事外交工作的十几年间,他写下了许多有关外交活动和国际关系的诗词作品,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彰显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谁言世界不一体,牵掣一发动全身”
1958年7月,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引发了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陈毅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东》,声援中东人民的战斗,号召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打败侵略者。在诗中,陈毅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世界各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同反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莫言远火烧不着,利害一致反殖民”“谁言世界不一体,牵掣一发动全身”,同时表达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定立场,“坚持正义分敌友,我对朋友最真诚”,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
1964年1月,周恩来、陈毅率团访问阿尔巴尼亚,陈毅写下了《访问阿尔巴尼亚》一诗,在诗的末尾,陈毅写道:
朋友遍世界,不怕人孤立。彼图孤立者,自己陷孤立。
1964年5月,陈毅又创作了《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一诗,诗中写道:
敢于尽情欢乐,说明革命正隆。今后直取丰盈,建设之火熊熊。孤立中国最蠢,反华自造牢笼。多谢反面教员,是火愈烧愈红。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中国与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便以“胞波”(缅甸语“同胞兄弟”之意)相称。1957年12月,陈毅写下了著名诗篇《赠缅甸友人》,热情赞颂了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情谊: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赠缅甸友人》一诗诞生后,其中的名句很快在缅甸各界广为流传,在此后的中缅外交场合中也曾被多次提及,成为中缅友谊的象征。
1958年2月,陈毅兼任外交部长,不久后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并写下了一组赞扬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诗歌,诸如《向英雄的朝鲜人民致敬》《咸兴车站欢迎会上所见》《在志愿军司令部度春节》等都是其中的名篇,而“战斗友情深似海,皑皑白雪压山崖”“朝中两国兄弟亲,战斗友谊日日增”“志愿军与人民军,战斗友谊最相亲”等质朴无华的诗句,表达了对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真挚的赞叹。
1965年,陈毅亲赴阿富汗、巴基斯坦,并对尼泊尔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访问三国期间,陈毅以《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为题,创作了三首不同风格的词作,以真挚的情感赞颂了中国与友好邻邦的坚固情谊。在《喀布尔望雪山》中,他写道:“中立真成新榜样,友情万古相依傍。”在《伊斯兰巴德展望》中,他写道:“大陆豪雄人海阔,中巴友谊如磐石。”在《加德满都晨望》中,他写道:“喜马拉雅天接地,友情飞越高难计。”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陈毅陪同周恩来总理成功问亚非多个国家。出访间隙,陈毅创作了多首体裁多样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的美好愿望,诸如古体诗《赞金字塔》、七言绝句《飞抵摩洛哥京城拉巴特》、白话诗《突尼斯人语》、词《满江红·黄金海岸》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在这些诗词作品中,与非洲之行有关的作品数量最多。《赞金字塔》中“金字塔,何巍巍!我叹往古智力之横绝,我歌现代革命之光辉。古既不能阻挡金字塔之建成,今休妄想阻挡革命的拉美和亚非”等诗句以铿锵的语言表达了对非洲古老文明的赞叹和对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英勇斗争的支持。《满江红·黄金海岸》中“贩卖黑奴过一亿,又教对岸红人绝。惊世间残暴竟如斯,两洲血……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敌”等诗句用凝练的笔触表达了对非洲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西非各国争取独立斗争的支持。
1964年10月,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阿尔及利亚革命起义十周年庆典和柬埔寨完全独立七周年庆典,应邀访问印度尼西亚,途经巴基斯坦、阿联酋、缅甸。出访亚非六国归来,陈毅写了一组五言诗《六国之行》并请毛泽东修改,毛泽东看后修改了其中一首,便是著名的诗篇《西行》: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摘自2022年12月30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