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太子”玄武湖边成就经典

作家文摘 2023年02月07日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长子萧统呱呱坠地,38 岁的萧衍如获至宝。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起兵征讨东昏侯萧宝卷,攻下建康(今南京),夺取帝位,改国号为梁。

  萧统是学霸,三岁学《孝经》《论语》,五岁已遍读五经,八九岁能讲《孝经》,读书数行并下,过目不忘。他有颜值,史书上说他“美姿貌,善举止”。他宅心仁厚,12岁时听狱讼断案事,他常宽大处理,统统轻判罚杖五十,得到父亲的同意和赞赏。他明辨是非,15岁举行成人冠礼后,父亲便让他观察、学习如何处理国家事务。他虽年幼,却能通晓各种大小事务。

  而他在文学领域的异彩,胜过他所有的光芒。

  热爱山水的萧统把景色优美的玄武湖(后湖)作为著书立说的场所,他网罗了一众当时天下最具学问的士子,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萧统和他们一起漫游书海,谈古论今,从浩瀚的古籍中打捞出优秀文学作品,编纂成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

  萧统选文有什么标准呢?“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不选,“老庄之作,管孟之流”不选,“谋夫之话,辩士之端”不选,凡“记事之史,系年之书”不选,这些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录。选“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的,选“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的,选“文章不群,词采精拔”的。他最看重的,是作品的文学性。

  文学上的成就,注定了萧统是一个多情多思的人。

  江阴顾山上的一棵红豆树,如今已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据说它就是当年萧统亲手种下的。在顾山体察民情的萧统,遇上了一个叫慧娘的美丽女子。慧娘的聪慧与美丽,让萧统相见恨晚,常秉烛夜谈,谈笑风生。然而,一个太子,一个平民女子,差距实在太大了。

  当《昭明文选》编撰杀青时,萧统也该回宫了。临别之际,慧娘赠给萧统两颗红豆,望着渐行渐远的爱人,却是采思无觅处,终是相思成疾而去。当萧统再来时,红颜零落青草稀,他并无哀哭,只是亲手种下两颗红豆,满怀相思悲苦黯然回京。

  多年以后,萧统亲手种下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徐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直至今日。据传诗人王维因路过此处,了解了红豆树来历,百感交集,写下名篇《相思》。   (摘自1月12日《现代快报》 张然 宋经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