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硅谷银行破产看透通胀“陷阱”

作家文摘 2023年03月28日

《通胀陷阱》 [美]史蒂夫·福布斯 内森·刘易斯 伊丽莎白·埃姆斯著 冯毅译 中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在福布斯媒体集团主席、《福布斯》总编辑史蒂夫·福布斯等人撰写的《通胀陷阱》一书中,作者援引大量历史、现实资料,利用简明易懂又不乏专业性的语言系统性地分析了通胀的成因及危害、为何诸多国家热衷采取的通过“印钞”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错误而危险的、一国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走出通胀泥潭,并为后疫情时代的个人资产配置提供了建议。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宣布倒闭。商业银行的倒闭对于一国银行系统的冲击可谓是毁灭性的,特别是大型国际商业银行发生的危机,甚至将对全世界的金融网络造成影响深远的连带破坏。硅谷银行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宣布倒闭的最大的一家银行,这一事件最终将走向何方、将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何种影响,这些疑问仍有待继续观察和解读。

  作为在全球拥有广泛分支机构的千亿资产级的大型商业银行,硅谷银行因其对科创公司的支持而闻名,“硅谷”也正是美国高新科技企业的聚集地。这样一家看似优质的银行何以陷入如今这般窘境?这与2022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上升的利率使得银行作为资产持有的机构债的价格大幅下跌,银行在债券上的投资出现浮亏;与此同时,上升的利率也使得各大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纷纷选择提取储存在银行的资金;身陷流动性危机的银行不得不通过变卖手头债券的形式筹措现金,使得债券价格下降导致的账面上的浮亏变为真金白银的实亏;“坏消息”诱发越来越多储户的恐慌性挤兑,最终将银行逼至绝境。

  明知这一举措将为经济带来的潜在伤害,美联储为何仍旧执意加息?

  这与新冠疫情初期美联储推行的激进式宽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挽救暴跌的股市和下滑的经济,美联储连续宣布降息两次,推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长达两年的“零利率”宽松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下限在2020年3月被下调至零)吹大了经济体系内的泡沫,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高企——2022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创下了自1981年12月以来的最大增幅纪录。美联储嗅到了危险的信号,遂大举加息以应对通胀危机,硅谷银行便是泡沫破裂的受害者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见了美国此次银行危机发生的根源——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的发明结束了以物易物造成的混乱和不便,大大促进了贸易经济的发展。但讽刺的是,货币的出现又似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了“通货膨胀”这一幽灵。由于人类的贪婪,自货币发明之日起,管理者便致力于降低它的成色,大肆印钞以满足自身需求,人类由此开启了对抗通胀的漫漫征途。进入现代以来,通货膨胀的幽灵仍旧在人类社会的上空盘旋。正是由于战后美国过度奉行“温和的通胀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这一凯恩斯主义信条,货币发行量远远超出经济体系对货币的需求,进而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大滞胀”的困局。虽然诸多前车之鉴都提示着通货膨胀的巨大隐患,今天的经济监管部门依然坚持认为“通过‘货币扩张’制造‘小幅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是必要的”,福布斯则驳斥称“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货币贬值而实现繁荣的”。

  福布斯在书中强调“印钞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货膨胀”,“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是可以享受充足的货币供给而没有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货币发行量要与经济内部对货币的需求相匹配。纵观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其根本原因均在于技术进步引致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而彼时货币的增发只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引发的货币需求量激增。当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红利被吃净,经济的发展便将进入相对缓和的阶段。管理者却仍旧沉浸在往昔经济飞跃式发展的荣光之中,企图通过宽松货币的形式维持“高增长”神话,怎奈名义上的货币供给对拉动实际的经济产出无能为力。19世纪的古典二分法已经为此做出警告,对货币功用的过度倚重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的结局。更值得警惕的是,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部门的过度支出已使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一旦政府部门难以抵御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诱惑,则极易诱发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课本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将引发社会财富再分配、税收扭曲等种种危害,本书也对此进行了讨论。“但通货膨胀最具破坏力的影响也许在于它贬低了社会行为”,福布斯提醒我们,通货膨胀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信任的瓦解和社会的堕落。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致使普通人落难、投机者致富,进而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节俭、诚实和努力工作的传统美德失去了吸引力”,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进一步瓦解了社会的道德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往往倾向于建议一国通过提高税率和利率、削减政府支出等紧缩手段摆脱通胀泥潭,但这样的应对措施往往使得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福布斯强调:“紧缩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制造衰退来抑制价格,而这完全忽略了一点,即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货币贬值而非消费过度导致的价格上涨。”从根源上解决通货膨胀需要稳定货币的价值。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过关注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方式保持美元币值稳定,带领美国走出“滞胀”的困局;他的继任者艾伦·格林斯潘改进了沃尔克的策略,通过实际上的金本位进一步抑制了美元的波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低通胀、高增长的“大缓和”奠定了基础。鉴于历史的教训,福布斯大胆建议:“到目前为止,稳定美元币值的最好方法是回归金本位制。” (孙欣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