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作家文摘 2023年03月28日

《禅宗语录鉴赏辞典》 麻天祥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

  禅宗语录,言简意赅,极富意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本身也是可供鉴赏的文学作品。本书从禅宗众多语录中选取最经典、最精彩、最有启迪意义的语录和案例,并作分类。

  

  禅的大众化,就是中国化佛教的大众化,在思想内容上,实际是庄老思想的大众化,而其发端在慧能(638-713)之《坛经》。

  《坛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已经中国化的禅的思想。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心性实践上,其目的或者方法,均强调一切时中,在行住坐卧中实现禅的创造性思维,把深奥难解的庄老哲理,一变而为简洁明快的语言,借助担水劈柴、吃饭睡觉之类的方法,使之在社会各阶层不胫而走。同时,倾心成佛的超越追求,也变成了实现“吃饭睡觉拉撒”的普通人的自我完善。简单地说就是思想语言的大众化,和见性成佛的普遍性。

  关于禅宗思想的发端、禅宗思想的真正创始人,尽管有弘忍(602-675)、慧能和神会(668-760)等不同说法,对禅宗思想也有各种不同的诠释;但是,以《坛经》为禅宗的根本经典,即禅宗思想本源,是没有异议的。

  透过《坛经》故事,考察其中蕴含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见性成佛”。这一理论简单明了,易懂易记,而且雅俗共赏。平民百姓不因它雅而深奥敬而远之,士人官绅也不因其俗而简洁不屑一顾,原因就在它既是贴近生活的通俗说教,又是思深义密、情理交融的玄奥思辨。它告诉人们自性本来清净,只要返观自心,就能够“即时豁然”而“顿现真如本性”,即所谓“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这种基于自然主义的还本之说,是禅宗思想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