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教子经

作家文摘 2023年08月25日 ·朱亚夫·

陈毅与家人合影(20世纪40年代)

  陈毅与妻子张茜共育有三子一女。长子陈昊苏,1942年3月生于新四军苏北根据地;二子陈丹淮,1943年9月生于淮南黄花塘;幼子陈晓鲁,1946年生于山东解放区。因为陈毅早就想要个女儿,但直到1951年9月小女儿才降生,所以他为姗姗来迟的小女取名陈姗姗。

  陈毅在给子女的信中说:“我作为父亲,总是希望你们四个能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这点心事,老放不下去。”陈毅为儿女的教育问题花了许多心血,几个子女也未辜负父亲的教诲,都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陈昊苏先后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等,现是著名作家。陈丹淮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称“哈军工”),为我国军事工业作出重大贡献,被授予少将军衔。陈晓鲁曾为解放军上校,后弃军从商,历任(海南)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等职。女儿陈姗姗与丈夫王光亚都是出色的外交官。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陈毅在一首《示儿女》诗中说:“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还语重心长地向孩子们指出:“读书没有理想是空的,花盆难栽万年松。”

  1958年,陈昊苏16岁生日时,陈毅思考许久,最后郑重地把一套《毛泽东选集》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他。陈毅在扉页上题词:“读毛主席著作,要学习他的高尚品格,他的敏锐思想,他的艰苦作风和他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1963年,陈昊苏在中国科技大学入了党,陈毅获悉后,非常高兴。这年8月19日到23日,他在繁忙的国务活动之余,抽出时间专门找昊苏作了四次长时间的谈话。陈毅同儿子促膝长谈,介绍了自己家庭的历史,谈了自己如何找到党组织和如何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讲了在艰苦岁月里,有些人经受不起考验离开革命队伍。最后,陈毅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能得到组织批准入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说明你政治上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入党后,下决心坚决干到底,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所以,你现在要多学点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站稳立场,经受住考验。”

  陈毅的一言一行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他们经常回忆起建国初期的一件事:“有一年,外公从武汉到上海看望我们,在我们家住了一阵子。那时国家还是供给制,干部的生活费由公家负担。父亲考虑到外公长住在家里影响不好,便动员他早点回去。外公开始不理解,认为父亲是上海市长、野战军司令,自己在上海多住几天又有啥关系。父亲恳切地对外公说:‘共产党与国民党不同。国民党时,谁当了大官,亲戚朋友找上门来,都可以当官,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我们是共产党,职位越高,越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拥护我们,国家才能兴旺。’一席话,把外公说得连连点头,不久他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

  1963年春天,陈毅的母亲不幸去世。陈毅处在极度悲痛之中,但因公务活动,不能回家乡奔丧,于是便给大哥陈孟熙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已遵寄600元作为母亲后事料理费,又每月寄60元给父亲作开销。全国仍在克服困难中,希本此精神不再要省方补贴,至要至要,否则,蒙格外照顾,于心不安。希大哥、三弟、三姐、漱秋不要怪我。我一生都想努力克己、守纪律、不愿累公家,此是实言语也。

  陈毅当时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家人住在中南海的几间普通平房里,一个很小的套间是他的办公室兼卧室。他平时衣着朴素,除了外事活动、开会之外,夏天总是一身旧布衣,冬天是一身咖啡灯芯绒罩衣,袖口处还打着补丁。

  陈毅要求孩子们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家几个孩子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老三晓鲁岁数虽小,可是个子长得快,衣服轮到他穿时,不仅破旧还很不合身。有一次,晓鲁用手摸着盖不住腿肚子的裤子跟陈毅的秘书说:“叔叔,我就穿这么短的衣服过年吗?”孩子们平时上学和普通孩子一样,即使是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冬,也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从未乘坐过陈毅使用的小汽车。有一年,京城青少年盛行滑冰,孩子们吵着要买滑冰鞋,陈毅给陈昊苏写信说:“你兄弟三人可以各买一双冰鞋,姗姗还小,明年再买。”同时他告诫子女:“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

  “水性柔,死于水者比比皆是”

  1961年夏天,陈丹淮高中毕业,考入哈军工。丹淮临行前,陈毅曾写下著名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姗(二首)》,赠送给孩子们,字里行间,透露出陈毅的殷殷期盼之情。诗前有序:

  1961年8月,小丹远行就学,余适因公南行,匆匆言别,不及细谈。写诗送行,情见于辞,不尽依依。望牢牢紧记,并告诸儿女。

  第一首诗中写道:

  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身体要健康,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

  第二首诗中写道: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陈毅教育子女,还注意讲究方法。有一次,他给晓鲁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边传授知识,边灌输道理。他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贯穿着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就是毛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你要牢记这一点哟,长大了要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

  当孩子们对父亲的严格要求有怨言时,陈毅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在给丹淮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责备你严,比宽待好处多,不从严格出发,就什么事也办不好,反之一切从宽大谅解、自己为自己辩护出发,结果害处太多。古人常云:火性烈,死于火者极少;水性柔,死于水者比比皆是。汝应深知此理。

  “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这是陈毅元帅宝贵的教子经。

  (摘自《上海滩》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