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阿房宫收费站继续向西行驶,四野逐渐疏朗,天空也开始辽阔,车速加快,竟有种“奔赴”之感。同行的车上,有从重庆来的洪老师一家,他八岁的女儿红叶,扑闪着毛眼眼,也和大人一样专注地望着窗外。或许,仅凭“咸阳”二字弥漫出来的民族脉息,就足以让人细细打量与阅读。红叶的专注,我猜想,除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还有期待“丝路欢乐世界”揭秘的想象。
老师一家这半个月都在旅行的路上,用洪老师的话说,切身感受,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
我的思绪在历史碎片里驰骋,直到我的目光被一个地标性建筑—— “芭蕾舞者”迎接,才意识到,在这片土地上,中西文化的融合发扬与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眨眼间,车已经停在“丝路欢乐世界”精美的建筑景观前,如同当年看童话的小姑娘,走进了梦里想象了无数次的瑰丽城堡,确切地说,这座城堡是依据丝绸之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地域,而开发出来七大文化主题街区的组合。
有些东西是藏在心里的,不时会悸动,就像我徜徉在这里,感受着建筑之美,体味着异域风情,真的就是走进童年的感觉吧,每个人童年心中,大概都有一个城堡梦,在那个梦里,有旋转木马,有演出舞会,有王子公主……
特色演艺,丰富多样的异域美食,立体展现着丝路沿线地区的风土人情,而黄金城漂流、太空星云、过山车超速极光的体验,给童年的城堡梦以具象的感受,红叶的眼睛,闪烁着星光,随行的老师们,眼角不经意挽留的笑颜,眉梢游走的天真,是童心重逢还是童心从未打烊?
童心一旦开启,快乐也容易彻底。演出,依然是最吸引人的部分。琴音剧院里《丝路之声》音乐剧盛大启幕,全新升级的裸眼3D技术与全息投影,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融合,演出的感染力从坐下那一刻就开始蔓延。浑仪旋转时空,大漠、草原、长安集市,斑驳光影……时间与空间纬度微妙地延展互动,骆驼、马、白狼、八哥鸟等木偶的新潮创意,中西乐器的碰撞……《世界之门》《血与汗》《星辰相连》《鸱鸠》《布谷鸟》,歌声潮水般漫过来,如疾蹄般奔拂,如清风般浅吟,潜进我内心的洪流,该怎样形容这场拥围?这一刻,我似这旋律怀抱里紧紧搂着的树叶,陶醉在久违的春光里。轻摇滚,古风与剧情完美贴合,在这场表演中获得了更大的张力。
谢幕的掌声经久不息。
其实,《丝路之声》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海外出生的华裔少年,机缘巧合下在博物馆穿越到汉代长安,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最终完成自我的身份认知和文化认同。故事很简单但意义非凡,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在快餐文化裹挟下,个体与文化的分离感、冲突感带来的迷茫,日常中的确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体现这种文化氛围,宣示文化归属,缔结一份共同的情感。其实略作思考,文化认同听起来宏大,与我们生活有着距离,其实中国的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神话传说、书法、戏剧……关联着生活的这些日常,稍做回眸,就会走进一条河流,哺育了中华文明之河。
树有根,水有源。随着文旅文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看表演不是走进剧院、演艺厅,“旅游景区”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的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注入,吸引着更多的人。这种亲民的方式,使我们从喧嚣、忙碌中抽离,让心灵放松,疗养,治愈,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浮光掠影里回望,这种回望打开了“追溯”的据点,完成了文化的另一种抵达,一种凝聚。
从剧场出来,丝路欢乐世界灯光璀璨,游人依然络绎。红叶在广场撒欢奔跑,我仰望着广场中心的那座139.21米的 “丝路舞者”——爱之塔,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建构了东西方世界互相连通的交通网络,在“以和为贵”的宗旨下,文明融通。
现在,“一带一路”已顺利进入全面阶段,说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一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个理念千年如一。所以,我常常这样理解丝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就像“爱之塔”含义一样,从来都是以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