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福

作家文摘 2024年08月02日 ·厉彦林·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吃排第一,可见“口福”是人一生最大的福分。

  舌尖上居住着美好的记忆、人类最顽固的乡愁。如果有人胃口好,吃饭没什么忌口,“吃么么香”,或者上了年纪,还牙口好,能随心吃可口的饭菜,我们都会夸“有口福”。

  “煎饼卷大葱”,这是山东人的口福。山东是华东地区最北端的省份,这里山丘面积大,四季分明,适合玉米、小麦、小米、地瓜等农作物种植,因而煎饼成了耐储存、便携带的传统美食。大葱在山东既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又可称经济作物。家家户户菜园、自留地和房前屋后都种着一排排、一垄垄、一沟沟的大葱,煎饼的芳香与葱的天然清香卷在一起,从颜色到味道,都让人觉得香甜、爽口,咬起来也劲道。现代社会,山东人吃大葱也开始节制,主要因为吃完大葱嘴里有味,待人接物不文明。即使吃大葱也得把握得体,如有接待或聚会,就早早禁吃葱蒜,或者刷牙、漱口,嚼嚼口香糖、喷喷口气清新剂。

  我国是个农耕文明的国家,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即使封建社会那些所谓“盛世”,也从未真正让人民吃饱穿暖,口福也没有条件实现。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完成脱贫任务,终结了困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所有中国人都能吃上饱饭了,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值得歌颂和铭记。

  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正是生活困难时期,农村普遍穷,家家户户穷得揭不开锅,大人孩子围着锅台转,就连大人也嘴馋。虽然日子穷,但生活还挺讲究,努力让“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过年时,家家都得想方设法添衣帽、买鞭炮、贴对联,盼望着买鱼割肉解解馋,重头戏是吃顿水饺;过中秋节,能吃上个含有花生仁、葵花仁、核桃仁、青红丝、黑芝麻,又酥又香的“五仁月饼”,更觉大有口福。我母亲千方百计让我们吃饱饭,地瓜秧、花生皮也能上饭桌,当然也有能解馋的,譬如红烧排骨、猪肉水饺、家常豆腐、海砂子面……有这些好饭时,我们都是吃得锅干碗净,几乎一点残渣不留。娘烙的菜煎饼也是口感极好的美食。春天烙煎饼时,把事先切好的韭菜摊在热鏊子上,打上个鸡蛋,再撒点盐或酱等作料,上边再盖上一张新烙的煎饼,等菜熟了,煎饼外皮脆黄,直接用铲子在鏊子上叠好切开,就可趁热品尝了。捧在手里还烫人,轻轻吹一口,再轻轻咬一口,满嘴热气,满口飘香,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收成好,肚子饱”,从大处讲,粮食丰,社稷稳,天下安。过去,老百姓日子紧巴,饭菜油水少,因而瘦人多,“瘦成猴”“瘦成麻秆”的不少,大家希望“心宽体胖”。我曾听说过一个“抹嘴肉”的笑话。说一对夫妻生了仨孩子,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可男主人挺爱面子,担心别人笑话他家穷,于是就割了一块猪肉,每天饭后出门前,就用猪肉把嘴唇抹一下。一段时间里,不少人夸他家富裕、生活好,因为都见他嘴上油光光的。有一天,他刚迈出家门,他儿子就匆匆追上来:“爹——爹——快追呀,你抹嘴的那块肉被猫叼走了!”

  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早已跨越了温饱,对于食物,人们也开始从单纯追求填饱肚子向追求绿色、优质、富含营养转变。从饭桌到衣柜,衣食住行样样都有大变化,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喜事都能感觉到,不费劲就能身体发福了。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纷至沓来的各种疾病,正恶魔一般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口福”有时也会生祸。

  人们越来越讲究绿色与营养、新鲜与品味、优质与高档。鸡鱼肉蛋很平常,山珍海味也不足为奇,甚至要那深山老林的飞禽猛兽,深海里的大龙虾、帝王蟹、金枪鱼、鲟龙鱼,才能吊起某些人的胃口。最让我心里发怵的是所谓的饕餮盛宴,那些带血的烤牛排、鹿肉、蛇胆、蛇血,以及那刚剥去外壳、白嫩的肉还在颤动的大龙虾……这种生吞活剥的食用方式,倒是能满足某些人的心理猎奇,助力虚假的养生,但也会引发食物中毒和肝炎等疾病,甚至导致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熟食是人类摆脱动物属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享口福”不能回到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这种所谓的大饱“口福”不是社会进步,也不是“福”。

  如今,到处举办农民丰收节暨农耕文化节,粮食、蔬果、花卉等优质农产品闪亮登场,人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田间新鲜的粮食和蔬菜被热气腾腾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每一位耕作者都能劳有所得、心有所享。时兴的农文旅产业,特别是各类瓜果的采摘游,不仅是一饱眼福的美事,更有一饱口福的享受,因而越来越红火,前景光明。

  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日子贫困时端一碗热菜汤,抓住一块杂面干粮就是一顿饭;富足时即使天天鸡鸭鱼肉,甚至顿顿山珍海味,也不过一日三餐。人胖起来容易,想瘦下来难。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可口的食物越来越多,人们既关注吃饱,更讲究吃好。这些年,我们身边患上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的人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都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大饱口福”留下的祸根,因贪恋“口福”蚕食了自己的健康。当然也要看到,物质生活富足了,天天酒足饭饱,最可怕的是精神空虚,苦、乐、悲、喜无处倾诉,相互之间少了理解、尊重和温暖,感觉生活平淡无味,活得不精彩。

  人生酸甜苦辣,连同舌尖上的味道,早已镌刻进我们的记忆。我每次回故乡,返程时总是带回一捆老家菜园里的蔬菜,那是一缕值得细嚼慢咽的家乡味道、灼热乡情。   (摘自《万松浦》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