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儿子。”7月22日,美国科技大佬马斯克表示,他被骗同意儿子泽维尔接受性别确认护理程序后,后者就被“觉醒思想病毒杀死了”。泽维尔生于2004年,在16岁时开始接受变性治疗。儿子的变化让马斯克对“觉醒文化”深恶痛绝。和马斯克持类似立场的还有大部分美国右翼人士和共和党人,但对于很多左翼人士以及民主党人来说,“觉醒文化”却是进步思想。
“侮辱”与“骄傲”
近年来,马斯克对“觉醒文化”大加挞伐,并称他此前收购推特就是为了对抗“觉醒文化”。然而当被问到什么是“觉醒文化”时,这位科技大佬的描述并不精准。
同样觉得“觉醒文化”概念难以定义的还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他2023年6月1日在一个保守派早餐会上表示,一半的人无法定义这个词。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评论称,特朗普的话凸显了现在美国政治的混乱和矛盾的本质,“觉醒”一词可以是一种侮辱,也可以是一种骄傲。
其实,“觉醒”一词最初是由美国进步派黑人创造的,并被用于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种族正义运动。根据《韦氏词典》,“觉醒”一词在2014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蔓延时,更加流行起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介绍说,“觉醒”一词已经被美国左派和右派大量使用,这个曾受欢迎的信条变成了一个“有毒和分裂的”词。据《今日美国报》,民主党人似乎把该词视为一种荣誉勋章,而共和党人则把它当作必须禁止的东西。美国关于“觉醒文化”的斗争已蔓延至各领域。
“觉醒”与“反觉醒”
美国出现了 “反觉醒文化”运动,运动领头人之一就是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据ABC报道,他在佛州学校实施限制在课堂上出现种族、压迫、性别和性取向话题的政策。佛州政府还禁止在公立大学校园多元化、公平和包容项目(DEI)上投入资金,拒绝在州立高中开设非裔美国人历史的大学预修课程。
“对话”新闻网称,德桑蒂斯在对“觉醒资本主义”的战争中开辟了新战线。“觉醒资本主义”是美国保守派专栏作者杜特创造的词汇,他将其定义为企业为了维持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而对进步事业表示支持的方式。有人将电影中聘请黑人演员演绎白人角色的做法,也称为“觉醒资本主义”。
性少数群体的权利也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另一“阵地”。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今年3月报道,自从开始竞选以来,特朗普就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将签署行政命令,削减任何向美国青少年宣传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精神错乱以及其他“不恰当的种族、性或政治内容”学校的联邦资金支持。而法新社称,拜登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为保障性少数群体的权利提供联邦政府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王玙璠解释,美国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经济压力增大,更倾向于支持强调公平公正的“觉醒文化”,身份政治也成为他们表达和争取经济平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觉醒文化”和身份政治对推动社会平等、增强社会包容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觉醒文化”变成一种政治正确,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此外,两党关于“觉醒”和“反觉醒”的“文化战争”加剧政治极化,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摘自8月5日《环球时报》 戴雨潇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