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攫夺《文汇报》阴谋

作家文摘 2025年02月25日

  抗战时期,困于“孤岛”上海的数百万中国人迫切想要知道抗战形势,需要一份宣传抗日、鼓舞士气的报纸。严宝礼等人设法联系到上海跑马总会的苏格兰人克明,以赠送干股、推为常务董事、付予高额薪金为条件,使他同意充当“守门神”,向英国驻沪总领事署注册成立文汇有限公司。又因克明早年曾在上海英文《文汇报》当过记者,故袭用原中文报名。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在上海应运而生。

  四次“大威胁”

  由于《文汇报》“公开骂贼”的本色,使报纸很快成为日寇及其走狗的眼中钉、肉中刺。徐铸成曾回忆说:“当时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真可以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它生存的一年半中,受到大的威胁就有四次。”

  徐铸成所说的四次“大威胁”分别是:第一次,1938年2月初,四马路(今福州路)报社经理部被歹徒掷进一枚炸弹,当场炸死营业员陈桐轩、广告员萧岫卿,炸伤多人;第二次,在“维新政府”酝酿期间,徐铸成在编辑部收到一个热水瓶包装盒,里面装有一截已腐烂的手臂,并附恐吓信“此乃抗日者之手腕,送与阁下,希望阁下更改笔调,免尝同样之滋味”;第三次是1938年3月,原准备就任“维新政府陆军部长”的周凤岐在寓所被刺身亡,《文汇报》刊登社论后的第二天,一品香旅馆一茶房送来一筐贴有永安公司招牌的水果,后经化验每个水果都被注射毒药,茶房供称,是一个日本人给了一元钱叫他送来的;第四次是《文汇报》被迫停刊前几个月,敌伪买通一印刷工人,把一枚小型炸弹带进机房,企图炸毁印刷机,结果仅炸坏印刷机一段基脚,没有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出报。

  粉碎阴谋

  1939年4月后,日方对租界当局频频施加压力,5月16日,《文汇报》接英国驻沪总领事署通知:因“未符业经通知手续”,自18日起暂时停刊两周。而就在停刊前后,还发生了一场攫取与反攫取的激烈斗争。

  四五月间,华北大汉奸董康的侄子董俞积极奔走,欲为汪伪拉拢收买《文汇报》。5月12日,《文汇报》刊登《汪派分子白昼做梦》一文,对此作了公开揭露:“忽有某君偕其友人前来访问本报当局,据称系代表汪精卫方面前来致意,言汪每月拟致送本报数千元,并称如能接受此款,不特毫无问题,且可保证安全云云。本报当局闻言,当即严词拒绝。”于是,董俞转而以万元收买克明,让克明使手段逼迫严宝礼辞去总经理一职,以掌握《文汇报》财权。

  就在停刊期满前夜,《文汇报》编辑部召开会议,由徐铸成起草一则《文汇报编辑部全体同人紧急启事》,表明《文汇报》抗日救国的立场不容变更,万一这个目的无法达到,也绝不让报纸成为日本侵略者与汉奸的舆论工具。

  1939年6月1日,《申报》刊出了这则紧急启事。随后,严宝礼、李子宽等人根据英国公司法“如有三分之一股权不同意,公司不得继续经营”的规定,紧急筹划,趁《文汇报》停刊、文汇股票大幅度下跌之际,大量购进足够股权。由徐铸成等人委托与英国驻华大使寇尔相熟的马季良,将一份申请《文汇报》停刊书递交给正在上海的寇尔,并指出克明之流所为,“违反英国国策,危害中英邦交”。寇尔了解情况后,批交英国驻沪总领事署,注销文汇出版公司的登记。日寇与汪伪想要攫夺《文汇报》的阴谋终告彻底破灭。    (摘自《上海滩》2025年第1期 陈祝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