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尔泰书信集》 [法]伏尔泰著 石芳编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
伏尔泰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他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同时伏尔泰交游极其广泛,与欧洲范围内各阶层的众多人士都有深入接触,他存世的书信全集有100多卷。本书侧重反映其思想主张、个性身世及与其他著名思想家的交往交锋。
“生活的安慰”,这是伏尔泰对书信的定义,“它将不在场转变为在场”。伏尔泰不算是一个情意绵绵的人,但也对能够传递情感、友谊和关怀的书信充满感激:“给自己所爱的人写信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通过20苏就能让相隔150法里的人相互交谈,这是一个美好的发明。”对伏尔泰而言,书信不仅仅是纯粹功利意义上的工具,也是精神意义上的媒介。作为一个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流放之中的人,伏尔泰急迫地需要通过书信来维持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18世纪的书信,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今人所理解的私密性。书信实质上往往是一群人写给另一群人的,这种集体性又以书信的公开朗读体现出来,这是18世纪社交文化的重要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写给达米拉维尔的信中,有整段写给达朗贝尔或狄德罗的话;写给德芳夫人的信中,有写给舒瓦瑟尔公爵夫妇的话,或者写给她的沙龙圈子的话。书信作为一种媒介,创造了虚拟的“沙龙中的交谈”,即便朋友们身处于千里之外,书信也使伏尔泰感觉在与朋友们谈笑风生,耳边回响着珠玑妙句和欢声笑语,成为生活的安慰。
风雅书信、家信、情书以及各种类型的事务书信,伏尔泰都能够熟练撰写,其中最受欢迎、最具趣味、流传最广的是他的风雅书信。
伏尔泰的风雅书信,其风格表现为快活的语调、措辞巧妙的恭维奉承和机智风趣的讽刺揶揄,这种风格与当时的沙龙文化是一致的。恭维,是风雅书信的必要装饰品,但是必须以迂回的方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否则就容易变成阿谀奉承而遭人耻笑。
伏尔泰是恭维的大师,他频频“亲吻天使们的翅膀尖”,将达让达尔夫妇奉为自己的守护天使;他赞赏达朗贝尔对洛布吕塞尔那充满战斗性的批驳,“人家从来没有烧毁过一本洛布吕塞尔的书,但有一天他们会把您烧死的”;他撒娇地抱怨德芳夫人,“您根本不回我的信,反而还抱怨我……您挑逗别人,当人家被您控制住之后,您又把人家晾在一边”。这些恭维自然流畅,与被恭维对象的特点与形象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并具有语言和感受上的美感,毫不突兀尴尬,让收信人及其社交圈的读者们都感觉美滋滋的。
讽刺,是风雅书信的另一种必要装饰品。以非常优雅的方式说反话,这是伏尔泰的拿手好戏。他嘲讽巴黎人的浅薄、疯狂:“据说有个博物学家正在写一本猴子的历史,如果那个作者在巴黎,他应该能看到一些出色的片段。”嘲讽迫害者颠倒黑白:“您想象一下被屠夫指控吃了一只小羊羔的四只绵羊。”他嘲弄帕里索对自己与狄德罗、达朗贝尔等哲人的离间:“我还深度参与了《百科全书》这个恶毒的阴谋……我还是最早开始频繁使用‘人性’这个可鄙的词汇的人之一……如果这样我都还不能被冠以哲人的头衔,那真是这世上最令人发指的不公正。”
对于那些鼓噪反启蒙声浪的人,他说,“我是一个好基督教徒,因此从心底里我可以原谅他们,但在笔尖上我不能。”意料之外的转折又态度鲜明、直击要害,连他的敌人们也往往忍俊不禁,只要自己不是被他直接攻击的人。
在书信中,伏尔泰常常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废话”“梦话”“在纸上乱涂乱画”。但他肯定从没想到,有一天人们真的会这样看待他的作品。
书信,让经历跌宕起伏的成功之荣耀与失败之苦涩的作家伏尔泰被充分揭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