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0时,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次“停摆”。从历史上看,类似危机经常出现,美政府“停摆”已超过20次。
数十万雇员无薪休假
美国参议院此前未能在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这意味着除了被视为提供“必要服务”的政府雇员外,数十万联邦雇员将被迫无薪休假,部分公共服务可能被暂停或延迟。
近日来,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持续互相指责,称对方迫使政府“停摆”。民主党要求加强医保相关福利,诉求包括延长即将于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加强型补贴、恢复部分合法居留的移民享受《平价医疗法案》福利。共和党对此表示反对,并推动暂时维持现有政府拨款水平。
政府“停摆”后,空中交通管制和执法人员等提供“必要服务”的政府雇员将继续无薪上班,在国会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结束政府“关门”之前,他们无法领取工资。
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估计,政府“关门”将导致大约75万名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他们工资的每日总成本约为4亿美元。在政府重新“开门”后,工资将会补给这些联邦雇员。
根本原因在于党争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管理依赖预算制度。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对政府提出的预算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达成一致后再交由总统签署,成为联邦政府各项支出的依据。
美国财政年度通常从每年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如果财政年度开始前国会没能就预算达成一致,只能靠临时拨款法案维持支出。否则,联邦政府就会“停摆”。
9月19日,共和党起草的临时拨款法案没能在参议院“闯关”成功。9月29日,特朗普与国会民主党领袖会面又没有结果。共和党在参议院拥有53票对47票的多数席位,但根据规则,他们需要60票才能通过拨款法案。
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政治博弈而“关门”的情况并不少见,以至于各联邦机构都制定了一套如何应对“停摆”的操作手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在1976年美国开始执行现行预算制度后,国会仅有四年按时完成拨款程序。
国会两党就预算和拨款争论不休,根本原因在于党争。预算与总统所属党派主推政策密切相关。随着美国政治极化越来越严重,预算或临时拨款法案投票现场往往成为两党交锋的战场。
美国联邦政府最近一次,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停摆”发生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民主党反对特朗普提出的美墨边境墙项目拨款,两党在移民问题上争斗不休,导致政府关门35天。
过去一年中,美国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停摆”危机,国会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均在联邦政府资金耗尽数小时前才通过短期支出法案。
引发经济“并发症”
政府“停摆”未必持续很久,但仍会让美国宏观经济、市场稳定以及个人生活层面等出现“并发症”。
宏观经济层面,“停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直接损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美国联邦政府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为期35天的“停摆”给国内生产总值(GDP)造成3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高盛集团此前估算显示,政府每“停摆”一周,经济增速将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会在“停摆”中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旅游协会首席执行官弗里曼表示,“停摆”一周将导致旅游业损失10亿美元。
在市场层面,“停摆”会导致劳工统计局等主管经济数据发布的机构关门,如果时间较长,可能影响就业报告、通胀等关键数据的发布。市场人士普遍担心,这种状况会影响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判断,从而加大美债、美元汇率波动。
在个人生活层面,每次“停摆”都会带来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拖延、“被休假”等情况。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政府“关门”期间,持续35天的僵局给一些联邦雇员带来经济困难。 (摘自10月2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