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火星1号基地三期规划建设中的火星主题巢穴酒店
跟随“祝融”号登陆火星等一系列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股从前冷门的“航天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急速升温。以航天旅行为主题的观光体验,开始成为普通旅行者的新选择。
近日,穷游网发布的《会玩的中国人:玩转航天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航天旅游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体验者较少。航天旅游受到众多旅行者关注,有94.4%的用户表示对航天旅游感兴趣,但真正体验过的用户只有15.6%。
从年龄看,年轻的 90后及00后是航天旅游的主力,占比分别为41.2%和21.7%。航天旅游的玩家最期待在旅行中观摩火箭发射、探索未知空间、体验航天主题游戏馆等。
激发旅行者打卡航天主题景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报告指出,以打卡1号火星基地的游客为例,五大因素最能说明他们的动机,即:特殊的地理风貌、体验航天员生活、环境新奇、研学旅行以及影视打卡。此外,在旅行之外,相关的航天文创产品也在持续走俏。
穷游网创始人兼CEO肖异表示,未来,航天文旅的发展需要打破边界,趋向融合,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航天文旅基础资源建设;二是多产业联动共创航天文旅新融合,可与其他休闲生活方式、主题活动跨界打造产品;三是航天文化及价值的持续制造和输出,持续调动旅行者的热情。
甘肃金昌火星1号基地总负责人宋旭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几乎每一次太空或航天题材的综艺、电影或电视剧的播出,都会带动基地的搜索量出现不同的增幅波动。
宋旭表示,当前国人对于自然观光类旅游已呈疲态,相反,有主题性、新鲜感的科技游比较容易吸引他们,这种主题类的科技游特点在于项目类更少,但体验内容和科幻性更多,因而大家更愿意去体验。
综观国内四大航天发射场,周边都已围绕航天旅游形成小的旅游生态圈。以文昌发射场为例,从去年到今年,发射场每次的观看人数都保持高位。而有数据显示,在文昌发射场的辐射带动下,文昌每年接待游客量从2010年基地刚建时的不到100万,增长到2021年的840多万。
“伴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飞跃,关注航天领域的国人也必将越来越多,从而带动航天旅行的市场越来越大。”宋旭说。
(摘自9月1日《羊城晚报》 刘星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