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下的G7外长会

作家文摘 2023年04月18日

4月16日,日本警方加强安保工作,G7会场附近封路

  在前一天突发爆炸的阴影下,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4月16日依然在日本长野县轻井泽开幕。

  不和谐的气氛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G7外长会笼罩在一丝不太和谐的气氛中。

  一是爆炸事件投下安全阴影。就在G7外长会开幕前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和歌山县参加助选活动准备演讲时,突然被投掷“爆炸物”。外界担心,这个鲜见暴力、以安全著称的国家是否已经不再安全。岸田文雄16日誓言,日本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前来出席G7会议的领导人、政要的安全。

  二是“泄密门”营造尴尬氛围。连日来,美军机密文件外泄事件持续发酵。不仅有关乌克兰危机的情报遭曝光,还流出有关美国窃听盟友的相关内容。赴日参加G7外长会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目前,事件并未影响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合作。不过,美联社认为,拜登政府的乐观评估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盟友对泄密事件到底是何想法,这次G7外长会将是一块试金石。

  三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言论引发担忧。近日,马克龙成功访问中国,并再次抛出欧洲应坚持战略自主,不能做美国附庸的观点。这番言论引发舆论担心,G7欧洲领导人会否在应对中国问题上示弱。

  日本媒体称,作为东道主,日本希望通过这次G7外长会,在G7广岛峰会之前向世界发出强烈信息,强调G7的团结。同时,还将寻求就维持基于法治的国际秩序加强合作。日本为此精心安排了G7外长会的行程。包括在会议间隙穿插恳谈环节,日本外相林芳正还计划演奏钢琴助兴;当地政府还将举行欢迎活动,并以浅间山为背景为七国外长合影留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表示,随着日本GDP缩水、国势走衰,美欧又重点关注乌克兰危机,日本担心自己被边缘化,所以高度重视G7会议,借G7东道国身份刷存在感。前不久,岸田出访多国,并到访乌克兰,都与筹备G7会议相关。

  别有用心的捆绑

  日本媒体报道称,为期三天的外长会将举行6场会议,将重点讨论乌克兰危机、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此外,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核裁军与核不扩散等全球性课题也将列入话题清单。会后将发表联合声明。

  引起外界注意的是,身为东道主,东京热衷于将欧洲与印太安全“打包”处理,并将此列为首要议程。在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吴寄南看来,这需要与日本近日出台的《外交蓝皮书》结合来看。这份蓝皮书复制了2022年日本发布的国家安保三文件的基本观点,为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外交定下基调。把欧洲安全与印太安全相捆绑,强化“今日乌克兰可能就是明日东亚”的叙事结构,配合美国的遏华攻势,加大围堵中国的力度。

  事实上,与此前G7外长会一样,中国依然被认为是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除了将涉及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东海和南海形势,美日还将就所谓中国的“经济胁迫”发出警告,外界预计G7外长会将强调供应链多元化问题。

  “成果”恐怕很空洞

  吴寄南指出,从表面看,G7近年来似乎身影活跃,频繁开会,在议程中塞进很多政治、安全等问题。但是,与成立时相比,如今的G7可谓风光难再,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力也很有限。一来,G7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成立之初,G7的GDP总量占世界一半,现在仅占三分之一。二来,G7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三来,G7国际影响力已江河日下。

  吴寄南指出,以乌克兰危机为例,很多发展中国家与西方保持距离,并不响应美欧对俄制裁。目前,除美国少数“小圈子”国家在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外,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劝和促谈,尽快止战。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外交风生水起,可圈可点。特别是在中国强有力的斡旋下,中东两大宿敌伊朗与沙特复交。同时,叙利亚也有望重返阿盟,事态变化完全不在G7设计范围内,也没有受到G7的任何影响。

  金灿荣表示,比起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无视盟友体系,拜登政府更重视G7,G7存在感确实有所上升。同时,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客观上也促使G7变得更团结。但是,这并不代表G7的世界影响力在扩大。   (摘自4月17日《解放日报》 廖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