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歇医生肖像》去了哪里

作家文摘 2024年01月02日

  1990年5月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了一幅梵高的重要作品《加歇医生肖像》(见图),成交价高达8250万美元。天价买下这幅绘画的是日本第二大造纸商“大昭和制纸”名誉主席斋藤了英。斋藤只与这幅画作相处了几个小时,就将它锁进了有控温控湿设备的保险柜中。两天后,斋藤了英又在纽约苏富比以7810万美元买下雷诺阿的杰作《煎饼磨坊的舞会》。

  斋藤曾表示:“死后打算一起带入棺木,让两件名作陪葬,和我一起变为尘土。”1996年,斋藤因脑血管梗塞逝世。在他死后,《加歇医生肖像》的归宿却成了一个谜。《加歇医生肖像》究竟去了哪里?答案恐怕得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说起。

  1985年的“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日本国内的投机气氛却异常热烈。商人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海外的不动产、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等等。当时,这种被称为“日本钱”的资金,受到了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这个时期,日本实业家在全球艺术市场掀起了收藏印象派画作的热潮。1987年的苏富比秋拍中有印象派画作,其中最贵的10幅中的五幅都是日本人买下。1987年到1990年间,拍卖会上40%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之手。

  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日本买家并不是把画作为艺术品来收藏的,而是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起到投资和融资的作用。1989年,日本富士银行和世尊信用卡两家公司开始开展绘画担保贷款业务,作品价值的80%可以融资,由西武百货评估。仅半年时间,融资金额就达到500亿日元。

  英国经济学家唐·汤普森说:在当时,1/3的拍卖会买家来自日本,而日本收藏家都热衷于购买西方标志性的天价艺术品,日本黑道分子更是用高杠杆资产抵押贷款来购买。

  收购热潮后,日本人手上持有的印象派作品多达上万件,总价近百亿美元。到了1991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这些作品大多成为日本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抵押品。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导致大部分藏家现金流紧张,绝大多数艺术品由托管银行保存,大部分藏品以担保抵押方式抵押给银行。银行需要现金回流,会把这些抵押作品送至欧洲拍卖行拍卖。所以,有些世界名画在日本还没来得及露脸,又匆匆回到了欧洲。

  斋藤了英在购入梵高的《加歇医生肖像》时,他的企业已经负债累累。1982年,日本第二大银行住友银行指责斋藤的大昭和纸业经营不善,要求他出售个人艺术收藏以缓解公司债务压力。1986年,其公司欠债已经高达464亿日元。1990年,正是在大昭和制纸公司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时,斋藤一次就购买了两件最贵的艺术品。

  由此推断,很大的可能是,斋藤买到画之后,转手就抵押给了银行。天价购买艺术品既是向债权人炫耀了实力,而且实际上对他而言又没花太多钱,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把《加歇医生肖像》带到棺材中。

  有种说法,斋藤的两件作品以“担保抵押品”的名义抵押给富士银行。通过苏富比安排的私下交易,《煎饼磨坊的舞会》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收藏家,据说这件作品现在在一位瑞士收藏家手上。而《加歇医生肖像》1997年就已通过苏富比,以私下交易的方式,转让给奥地利出生的投资基金管理人沃尔夫冈·弗吕特厄;据透露,作品当时成交价为9000万美元。其后,据说弗吕特厄因财务危机,被迫将此件作品转手给匿名藏家。画作至今仍未露面。    (摘自2023年12月16日《今晚报》 岑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