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千金《鸭头丸帖》

作家文摘 2024年02月27日 ·郑重·

(摘自《京华收藏世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出版)

  新中国成立之初,叶恭绰在一些文化单位任要职,薪水收入虽然不薄,但对他来说仍是生活维艰,常要出售收藏以补家计。他和徐森玉是老朋友,和谢稚柳亦相识。

  对叶恭绰的藏品,徐森玉真正念念不忘的是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见图)。《鸭头丸帖》为王献之写给一位朋友的短笺,全文为: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鸭头丸为一种中药丸,见录于唐王焘《外台秘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医书,是一种利尿消肿的药。从这一帖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写信告诉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将求教。这件最普通的事情,由王献之写来,竟成千古绝唱!

  有关《鸭头丸帖》的传世资料,最早见于《淳化阁帖》,那时藏于宋太宗秘阁内,后见于宋徽宗时所撰《宣和书谱》,南宋时仍在宫廷内府。以后为元文宗收藏,天历三年(1330)赐予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明代又入大内,神宗皇帝总是带着它出入。万历中,为新安收藏家吴用卿所有,刻入《余清斋帖》,万历四十年陈元瑞又刻入《玉烟堂帖》。万历、崇祯时入吴新宇家,清光绪时为徐叔鸿所得,后即归叶恭绰收藏。

  徐森玉作为古物专家,自然有着不掠他人之美的风度。现在老朋友叶恭绰既要出售自己的收藏,何不把他藏的《鸭头丸帖》收为国有呢?徐森玉认为办此事最可靠的是谢稚柳。

  谢稚柳带着徐森玉的使命去拜见叶恭绰。对叶恭绰,谢稚柳向来是以长辈尊之。见面之后,先从叶氏最关心的《柳鸦芦雁》谈起(这时上海市文管会经谢稚柳之手刚从北京收进此件),然后又谈到他几次向上海文管会出售的字画,此时叶恭绰仍然是愤愤不平。

  谢稚柳做了些探讨,说:“遐翁,你藏的《鸭头丸帖》是否有意出让?”叶恭绰有些不快,说:“上海文管会诸大鉴定家,连画的等级价值都没有标,《鸭头丸帖》到了那里,还不知被评成什么劣等呢!”谢稚柳说:“遐翁放心,这次由森老说了算。”叶恭绰说:“这种东西我能卖吗?字字千金,即使我想卖,你们文管会也不敢买。”谢稚柳说:“遐翁,你可是一言九鼎,虽然是字字千金,我们也买,这个家我当了。”

  叶恭绰看了看谢稚柳,问:“稚柳,你这个字字千金算是什么样的价钱?”谢稚柳说:“就照遐翁说的,一个字一千元。”叶恭绰沉吟了一阵,说:“你这种点名买东西,叫作挖别人的眼珠子。你们既然要挖眼珠子,那就让你来挖吧,反正这东西早晚要被挖走的,今天不是你挖,明天可能会有别人来挖。”

  就这样,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归了上海市文管会,现藏上海博物馆。

  接着,谢稚柳又为上海市文管会收购了叶恭绰收藏的唐高闲和尚《草书千字文》残卷。

  叶恭绰得此卷颇费周折。高闲和尚为唐朝晚期著名书法家,湖州乌程人,唐宣宗时曾奉召入宫,获赐紫衣袍,圆寂在湖州开元寺。其笔法得于张长史(旭),韩愈曾作序送他,盛称其书法之美妙,遂大显于世。此《草书千字文》墨迹纸本虽是残卷,却也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人收藏,至清末为景朴孙收藏。庚子后,景朴孙家境窘困,想出售此卷解困,叶恭绰闻讯欲购,因要价太高,未能得手。数年后复议,景氏云:“此卷早质于人,须四千金方能赎出。”如果叶氏要买,“非七千金不能了”。如此往返很久,最后叶以6000元买下。

  抗战期间,叶将此卷带去香港。由香港赴重庆时,因乘飞机行李超重,遂将携带书画裁去装池,此卷亦在此列。然而待一切“手术”完毕,方知其机已被一家豪贵霸占,未能成行的书画已割裂,又不能复合,每言及此,叶恭绰总有无限感慨:“如人云裂裳毁冕,刖足劓鼻,惨痛已极,此卷亦在此列,同遭此劫,幸卷心未损,尚为大幸。”

  谢稚柳购此卷时,叶氏又说:“昔日孙氏为生计所迫售此卷,今老翁亦为生计所迫售此卷,后归公有,不再有此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