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我住在乡下,买菜成了一大乐事。
小镇的菜市场并不小,多是妇女和老太太临时来赶早市,一个接一个,应季蔬菜摆在面前。香椿、苋菜、蚕豆、豌豆、空心菜、豆角、丝瓜、西红柿……像是季节的花布衫,鲜亮水灵。这些人对土地有感情,一天不莳弄土地就难受,种的菜吃不完,拿来换几个零花钱。
菜极便宜。挑选几样,花几块钱就够我吃上两三天。买了菜就走,对荤肉不望一眼。亲友们多不解:营养够吗?
我笑而不答。
这么多年,大鱼大肉没少吃,贪婪地吃。从前,吃是大问题,对食物的渴望成了生命的本能和全部意义。现在衣食无忧。从前被我妈骂过、令我深感耻辱的“吃货”二字,如今成了对美食家的褒奖。
吃得太多,身体明显变化,胖了,懒了,还吃成了脂肪肝、高血脂。环顾四周,像我一样吃出病来的比比皆是。可还是忍不住吃。
对于我来说,更喜欢那些生长在土里,经受过雨露阳光的食物,那些繁花似锦、自然生长的植物,足以支撑我的身体。
食素让我有了一点一滴的变化,身体轻快清爽,心中善良悲悯。少肉多素,或干脆素食朝天,越来越健康。这让我明白,无论物质何等富足,哪怕家有金山,一个人需要的,也就是这么多。多了,就是负担。没有节制,放任自流终是苦。
有人以为自己一生都在认识、改造世界,其实不过是在认识、改造自己。搞懂了自己,才能搞懂世界。但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真的那么容易搞懂自己吗?
傍晚散步,见路边一户人家炊烟袅袅,刹时静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曾被无数文人歌咏赞美过的炊烟了。以前,家家户户烧柴火,放学我就上山去砍柴、搂松毛。母亲最忙,人口多,做饭洗衣,都是体力活。我最大的愿望是母亲能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今,不用砍柴,农村也用上了液化气,电饭锅、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水壶,豆浆机、电动牙刷……
高铁四通八达,飞机航线密如蛛网,地球成了一个小村落……现代人真是享福,但这肯定还不是最享福的。未来,究竟还会怎样享福呢?我无法想象。过度享受,是会付出代价的。
如今全球变暖,南极有了绿色藻类构成的“绿雪”,北极的冰,也在慢慢融化。50年后,如果地球升温三四摄氏度,随之出现的热浪,让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赤道附近的农业损失殆尽。更让我惊悚的是,科学家判断:当升温到某个程度,地球会自动反应,开始强化升温。谁能知道,地球自动反应会反应到一个什么状态呢?
这个令人恐怖的时刻,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曾经以为,节约水电、使用环保产品、回收资源……就能保护家园,这有用却不是根本,就像大街上的清洁工只能跟在后面捡垃圾而无法杜绝。尊崇大自然,回向诗意的栖居,不破坏大气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才是本质。
太平洋上,一个岛国总统的话让我泪奔,他说:请给我的孙子找一个栖身之处吧。是的,地球如果坏了,我们的栖身之处在哪?
(摘自《让时光朴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4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