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长城走笔》之三

从杨家城到统万城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19日

  杨家城史称麟州,系唐、宋时期重要的西北边关重镇,也是神木治所的前身。今神木市城区北15公里处店塔镇杨城村,规模浩大,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北宋年间,杨家将英雄群体世守此地,故称杨家城。

  麟州故城,始置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废弃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历时719年。故城西濒窟野河,地势东高西低,依山势逶迤而筑,东城、内城(紫锦城)、西城(西关)三位一体,三城雄踞,相互照应,相联依存。这是宋朝对西北设防前沿,与明长城不同,宋代选择的是天然屏障——涛声不绝的窟野河及悬崖绝壁、山峰高耸之地域。

  杨家城城廓浩森,杨家将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三棵宋朝古树与神木地名关联的故事,引起游客关注。同行人提出大胆的猜想,石岇,神木,读音相近;我对他说,皇城台的纴木也是神木,几千年不变质……这些历史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留给历史学家、地名专家去破解吧。军人使命使然,我更迫切想知道的是,宋朝西北边陲为何烽烟四起,不绝于时?察辨宋人设防与明朝同异,领略几代杨家将的战斗风采,沉浸在杨门女将“十八寡妇征西”的悲壮故事之中,思绪快车,在烽烟滚滚的历史悠长轨道中神驰,继而又回到国泰民安的孜孜追求愿景思考之中。

  古代建筑城池,选址原则不二,杨家故城既为州城驻地,又是军事要塞,城山一体,凭崖踞险,易守难攻。时至明代,明长城利用古城北、西、南之城墙,并在故城东北修建烽火台三处,使古堡防备更臻完善,设营过境,既减少工程量,又利用古堡,两全其美,各得其所,是神木境内明长城重要一段。

  依依惜别杨家城,沿着榆林镇长城继续西行,一路领略曾经点燃起烽火的烽燧、营盘,接受国防教育洗礼。途中,伫立在明长城横山段的一处烽火台上,当地人指着远方一个村落,无不自豪地告诉我,这个村庄名叫“李继迁村”,你别看村子小,却有着大历史大故事,藏着古城烽烟主题曲中一个奇特的篇章。与北宋数十年烽烟迭起的西夏王朝先祖李继迁,就是从这里起事。继而其孙李元昊另立“门户”,建立西夏,从而形成当时辽、北宋、西夏三足鼎立之势。西夏王朝持续189年,没有被北宋征服,却在成吉思汗后裔铁骑下轰然倒塌,时至今日,只有几座王陵立于贺兰山脚下,供游客参观。推翻西夏的蒙古军队,就是踏着明长城构筑之前的土地,一路狂飙西征,战胜西夏的。

  位于靖边县明长城北二十余公里的统万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所建。这座独具特色的都城,历经几百年战火,容颜未损;大宋年代,毁于人为。

  大夏史称胡夏,由雄踞于今陕西关中、陕北及甘肃陇东、宁夏固原、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匈奴族赫连氏,于淝水之战后建立,存在时间仅24年。其都城统万城在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村,因城墙为白色,俗称白城则。统万古城内城虽已残缺不全,但遗址仍然高达数十米(见图),白色的墙体,凸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清晰地勾勒出都城的轮廓和规模。

  公元418年,赫连氏族的豪贵赫连勃勃,趁关中空虚之际,率大军南下,进攻盘踞长安的东晋势力,旗开得胜,次年在灞上登帝位,改元昌武。占据关中后,众臣建议建都于物华地宝、钟灵毓秀的关中平原,但赫连勃勃力排众议,选址朔方,命大将叱干阿利,差十多万汉、胡之众,历时六载建成,号称比唐城还大三分之一,居民有二十万之众。

  在夕阳余晖下,我品味着《统万城铭》的记述,徜徉于古城遗址,登高远眺皇城周围环境,继而放大到数百公里范围内,廓视这座都城周边的地理优势,方对一代天骄赫连勃勃安营扎寨于朔方,并定都城于此地的战略意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以靖边统万城为中心,顺时针远距离环察,匈奴赫连扩地关中之南是秦岭山脉之天然屏障,西、北、东三个方向数百公里外,黄河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陕晋大峡谷,在潼关流入河南境内,形成黄河几字湾,这就使得大夏及其都城被天堑黄河C形护卫,匈奴赫连近千公里半径的辖地远外围,就形成一道天然的O形战略防御体系。从中距离看,南有白于山脉,并有东西流向的数条水系,这样就形成了对南部的第二道防御系统;近距离,南北都有高地、河流合围防护。由此,大夏所占地域,以统万城为核心,形成由远至近约1000公里范围的层层自然屏障。在冷兵器时代,统万城不能不说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核心要地。正如铭文所谓:“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于咸阳,超美于周洛。”

  回顾历史,一个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疆域不丢,不只是依靠坚固的城堡,根本的是人心向背。赫连氏虽然有一统天下的韬略远景,但最终因其残酷暴戾的统治,和五胡十六国其他小兄弟一样,其政权转瞬夭折。

  大夏国灭亡后,北魏改称统万城为统万镇。五代及北宋初,党项族聚居朔方一带,经常南下骚扰,至994年,北宋这个靠政变建朝的不体面朝廷,占领统万城后,一改为我所用的惯例,移民毁城,使一座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匈奴唯一都城,逐渐湮没在毛乌素沙漠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