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碹◇·

(《芬芳》,作家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大烈的内心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很快就不再难过。思来想去,伯妈和哥,确实对她不赖,就像任何亲人对待自家闺女一样,荣辱与共地生活了十几年。这样一想,她又恢复了从前快乐开朗的天性。
大烈十三岁了,会干各种农活,能拉着装几袋子粮食的架子车呼呼地走。地分了后,全凭自家经管,夏收秋收,大烈一头扑进地里,顶个小劳力使。
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引章下午上学校去,白氏拿不出他要带的两块五毛钱。引章见惯了妈挓挲着双手面对他,眼里含着泪说,章啊章啊,实在借不到。引章的大牙一咬一咬,双颊一鼓一鼓,像是要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出,背转身擦眼泪。每一个星期天下午,就像过一个关口。伯对他甩手不管,妈在家怎样过日子、怎样作难,他也不知。他只知维持一个高中生正常生活的费用需要每周三四块钱,最少最少不能低于两块五,这是极限,低于的话,就要饿肚子,不能买本子,他的作业本已经正面反面都写满了,他就要在普遍不宽裕的同学中,更加窘迫和难堪。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从妈手里接过那把破烂小票,是艰难而备受折磨的时刻,妈要四处搜寻挪借,几下里才能挤出两块五毛钱。
“这可咋弄啊章,挤来磨去,只有一块六。”白氏一张脸皱褶得比手里的毛票分票还要枯楚。引章低头坐在小墩上。不知是天生,还是因为后天的磨难,他始终温柔少言,青春期的小伙子,也从没有大过声气发过火气,再难再苦再屈辱,他也从来没有说过“这学我不上了”。除了眼泪和沉默,他没有别的表达方式,在他的印象里,妈是可以无尽压榨的机器,没多有少,总能挤出来一点什么,就像小的时候吃奶。他是四五岁才断的,他已经有了记忆,趴在白氏胸前,噙住褐色妈疙瘩,脸拱在已经松软的乳房上,明知已经咂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拱着吸着总是一个心理安慰,有巨大的获取感、安全感。吸一吸总还是有的,一小股甜腥的稀薄液体注入口腔,快速下咽,用力再吸,直到吸不出来,放开了去,等待那里自动蓄存,过上一阵,再来吸上一吸。那时白氏已经四十出头,身体不再年轻,但母体是一个神奇的宝库。有的小孩吃奶吃到七八岁十来岁,越娇的孩儿吃的时间越长,一般都是老末男孩儿,没皮没脸,当妈的也惯纵着。有的下了课跑回家咂上几口,再跑回学校。他们要是有点良心,一生回忆起来,只有母亲的怀抱是为所欲为的乐园。直到有一天你不再吸了,奶水慢慢回缩,也就没了。如果不是妈抱回了大烈,他可能还会吸下去。而现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白氏,成为一个半老婆儿,头发灰白,身躯佝偻,皮肤干而松弛,一双眼睛,只有在看到引章和烈芳的时候,闪出一些光彩,其余时间,它们下坠到忧愁与浑浊之中。
引章每个星期都回来,他没有钱坐车,只能走路,单趟二十里,也够他受的,关键是鞋底子受不了,妈做的布鞋,也要省着穿。为了省鞋省路费省力气,不应该每个星期回来,可是妈一下子给不了他那么多钱,两块五,是妈这七天里的艰巨任务。班里条件好的学生,家里一次给个十块八块,也就没有必要每周回家,他们可以待在学校,学习,打球,逛街,睡觉。而他,为了这两块五,每个星期六回来,提心吊胆观察妈的脸色,嘴上不提钱的事,但随着星期天吃过晌午饭,那危险而艰难的关口必然到来。两块五,折磨着引章和白氏,把他们的心都要揉碎了,但躲不过去,必得面对。冬天天黑得早,阴沉沉的,过了三四点太阳就没一点威力,下坠得更快。他想,或许伯回来能有什么办法,伯这几天没有出去给人干活,可能在街里喷空儿,可能和哪个老头跍堆在墙根摆方,或许伯的兜里会有几毛钱。
大烈从门外进来,见到妈和哥作难,她进了东里边,静静地停了一会儿,好像在想什么主意。她掀起破门帘走出来,对引章说:“哥你先拿住这一块六去学里吧,我后天去给你送钱。”
妈和哥奇怪地看着她,她哪儿来的钱呢?大烈说:“后天九道街有庚会,我请一天假,拉架子车,把咱的红薯卖上一点,多少换几块钱,给你送去。”
九道街是公社所在地,在前杨向东十里地,临着京广铁路和国道公路,是一个很大的村庄。曾经村上有几个大户,房子盖得很好,高门大院,青石铺路。当然没有九条街,叫九道街是因为比别的村子街道多,显得威武。一直有早集,每逢一四七有庚会,也叫干会,不唱戏不待客,纯粹只为贸易。
星期一下午趁着天亮,大烈搭梯子下到红薯窖里,白氏在上面,使绳子吊住荆篮下去,拾了三趟,先放到屋里,省得冻坏。又去二奶奶家,借了秤来,叫二奶奶教她怎么使秤,拿几个红薯放秤盘上,添添减减,志(注:称量)来志去,觉得很是好玩。她还准备了个用过的作业本,拿个铅笔头,背面用于算账。
第二天是十一月二十七,天不明,妈和大烈起床,把红薯拣了一些大块的、好样的,放到架子车上,盖一层麦秸,再盖上伯的一件破棉袄。妈烧好红薯糊涂,给她稠稠地盛了两大碗,她喝得全身热乎乎的,拉车出门。也不知是几点,只是听到了鸡叫。大烈摸黑拉着架子车一路向东,走路嗵嗵有声,小声唱歌给自己壮胆,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慢慢看清了自己嘴里哈出的白气,看见了村庄的轮廓,看见了路上的行人。 (选载之二十一·至此结束)
下期预告:
《成长记》(长篇小说)
作者:程青
作者在十数年间记录下孩子生长的点点滴滴——他的努力和挫折,他的欢笑和眼泪。孩子所有微小琐细的事情在妈妈的眼里都是大事——“他的成长,我的人生”。下期起,本报开始选载程青长篇新作《成长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