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博物馆不过瘾怎么办?95后浙江姑娘小周把“文物”搬回了家——她用黏土复刻出多个博物馆的经典文物,在家打造出一个博物馆(见图)。
玉壶春瓶、秋叶型鼻烟碟、虎形枕、秋操杯……小周做的这些“文物”小巧精致,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小周以前在杭州从事财务工作,嫁到温州后,就辞职在家照顾家人。空闲时间,她最大的爱好是逛博物馆。2023年夏天,小周参观某博物馆时被一个清代的“秋操杯”所吸引。杯子是粉彩荷花样式,连着绿色的荷叶柄。这么可爱的造型,一下激发了小周的“少女心”,她一连去看了好几次。“热爱始于颜值。”小周笑着说。
小周在博物馆的文创店搜寻相关文创产品,想买一个做纪念,但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她萌生了自己手工做复制品的念头。接着,小周对“秋操杯”做了大量研究,搜集材料,还了解了那个年代陶瓷工艺烧制的过程和造型特点。她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塑形、打磨、雕刻、上色、封层。
“做完以后,感觉不是特别像,花瓣纹路没有刻出来。”于是,小周又进行了改造。她从每一处细节入手来仔细研究“秋操杯”,发现它的花瓣轻微凸起,整个弧度曲线顺滑。为此,她反复修改。经过这一番实践,整个手工操作她已得心应手。
小周将自己制作的复刻文物晒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众多点赞。也有一些网友会给小周提建议——颜色怎么调,如何修改会逼真。
目前,小周已经用黏土制作了上百余件文物复制品,所参照的原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的都有,包括青铜器、漆器、唐三彩等。“可以透过文物看到匠人精神。”小周坦言,随着复刻文物的次数增多,她似乎找到了和古时工匠对话的感觉。 (摘自11月14日《钱江晚报》 俞倩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