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在湖南长沙的影院,留学生们在志愿者(左二)的指导下学习非遗剪纸技艺,制作“哪吒”文创产品
“中国动画大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正在刷新票房纪录。”德国之声近日报道称。《哪吒2》以“包容性大格局”的叙事特色重构中国古代神话,不仅包含对中国传统神话的创新型演绎、创造性转化,还打通了世界大娱乐范畴中许多市场要素。影片的叙事节奏精准契合当代观众需求:高密度情节中融入亲情、正义等普世情感,反派申公豹的悲情反转突破传统角色设定,多重戏剧冲突适配当代人们快节奏的“倍速美学”观影习惯。制作层面,影片中的国风人物设计与IMAX级视觉效果呈现工业水准。作为春节档作品,影片更是通过喜剧元素与合家欢特质打破文化壁垒,实现“东方故事世界化表达”,受到全球范围内观众的喜爱。
《哪吒2》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托举”。参与后期制作的138家中国动画公司与主创团队密切配合。《哪吒2》出海的历程,也是十几年来中国电影整体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加强的一个缩影。《热辣滚烫》被索尼影业购买版权,在海外上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大受欢迎,首映黄金场次更是一票难求;春节档《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也在海外引发关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继续走好出海之路?首先,中国电影出海时需要在法律法规上迅速与国际接轨,保障影片的内容被准确呈现;影片在坚守原本语义的前提下,做好本土化的改编,达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平衡。其次,从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来看,以中国美学为底色,缩减文字语言,提升影像质感,更容易获得其他国家观众的认可。此外,中国电影在创作上还需要开拓新的题材类型,挖掘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具有丰富底蕴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故事融进国际化表达中。最后,中国电影在海外需建立更加全面的发行渠道,更好地利用宣发矩阵,凝聚华人社区、打造国际档期。
《哪吒2》的深远影响不仅是电影票房的成功,还有后续知识产权(IP)的市场开发。电影内容应勇于尝试IP经营,与符号美学、品牌营销相结合。 (摘自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冷凇 口述 高乔 王沁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