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展馆是一本漂亮的书

作家文摘 2022年03月01日 ·华 静·

  留在农展馆的照片没有一张是重复的。

  春夏秋冬,我从没有错过属于她的每个季节的景致。

  说“访”她,更确切。因为在我看来,农展馆就是一本漂亮的书,摆在北京市东三环北路我们能够看见她的地方。书的封面上写着“书名”:全国农业展览馆。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当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督察建设。“书的扉页”上写着:1959年正式落成后,举办了建国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开创了京城近40年的展览历史。从此,全国农业展览馆名震京华,令世人瞩目。

  从那排白杨树下走过

  曾经,我们报社在农业部北办公区院内,与农展馆北门相对。

  那时在团结湖附近住,我会从展馆南门进来,骑车穿过馆内,直接从北门出来。这条捷径我至少走了三年。

  那是难忘的时光。路边,是双臂伸开都抱不过来的、高大的白杨树,沿馆内临荷塘的路上一纵排开,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林荫道。

  我有时想,这是历年建设中幸存下来的白杨树吗?五十多年没有被砍伐掉,应该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安静的地方,树木一圈一圈的年轮还在增长。真的是一年就长一圈吗?

  想像中,每棵树的横断面上一定有很深很密的纹理,会让来到大树跟前的老人们感慨万千。因为,在那些曾经的建设者和与之相伴的馆内工作人员眼里,每一棵树的年轮本身就是一种情调。就像以前听过的一首歌,因为当初是在一种特殊意境中听到的,以后无论在哪里再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那种意境。

  这条路上的黎明与晚霞,伴随着我沉浸在别样的意境里。我一度以为是走在森林里,于是刻意让自己情绪飞扬。

  一首《林中的小路》总会和这里联系起来:林中的小路有多长,只有我们漫步度量。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羞红了我们灼红的脸庞。在这样美好的夜晚里,你的心儿可和我一样?

  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在快节奏的京城,心念很容易漂浮、散乱。而这条安静地卧在林荫中的小路,很耐心地给了我毛毛狗、阴凉、落叶。专注地走路时,我开始坚定自己的追求,就是从南边走到北边,就是从一个入口,找到下一个出口。

  细数那些充满情怀的雕塑

  站在矗立于农展馆广场上的群像前时,天正下着小雨。

  尽管不止一次来农展馆,但真正驻足凝视这两座对称的雕塑还是第一次。

  远远望,是一片模糊的群雕,走近了,农民庆祝丰收的喜悦形态各异,鲜活生动。

  据说,这是鲁美雕塑系的师生在1958年末至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的。与较早完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堪称1949年以来的雕塑精品、时代的标志。这两座群像都是以喜庆丰收的情景为主题,各以两匹骏马为前导,两侧及后边是工、农、兵、学、商群像。

  望着这两座整体感和建筑感很强的群像,仿佛听到了鼓声,感受到散发出来的那种雄浑气势、昂扬激情。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无法把这两座雕像与那火热年代所发生的故事联系起来,无法感知当时那种意气风发的干劲儿.....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面对雕像,为艺术家们的构思点赞。他们让人从一个个人物的神态上感受到了一种凝固的中国气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形象,从点到线,从轮廓影像的推敲到以圆雕、浮雕再现,无不浸透着智慧和心血。

  有时候,人们总是抱有特定的期待,我也一样。我想,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来农展馆,一进大门,就会被这两座雕像吸引。初看时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一旦定心留神,就会从中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将来的某一天,若问他们在中国最难忘的镜头是哪里,我希望他们也会谈到这两座雕像,哪怕只是寥寥数语的描述。

  我的镜头中,有一个意大利女子与雕像的合影。她中性打扮,穿着白色衬衫,一副精致的女强人做派。但镜头里的眼神,流露着崇拜。

  “在意她的眼睛。”这是很容易钻进我们心里的中国形象,对于一个外国友人,因这雕像让她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了,难道不是作品本身的成功和魅力吗?

  闹中取静区域内有集市

  某年某月某日,年货大集。

  某年某月某日,北京农展馆展销会。

  这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般传播,得到这消息的人们从南城到西城,都会在那几日横穿大半个北京城,集中到农展馆。

  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农产品展销的旺季,每到中午午饭后,我们就会结伴去购物。辽宁的海参,云南的酱豆腐,山东的馒头、煎饼,山西的石头饼、米醋,还有广东的鱼丸,福建的肉燕皮、桂圆干,湖北的莲藕,湖南的臭豆腐......应有尽有,并且可以在大集上可以先吃再买。人潮拥挤的场面,热闹,和谐。

  记得有一年冬季,大风。眼看年根底下了,人气依然很旺。数百个摊位,大量的年货,品种繁多,每样买一点,都会压沉了包。查干湖的鱼足有三尺长,我买了一条,很兴奋地寄回山东老家,图的是让父母亲眼见识一下,开开心。哪想到,父母舍不得自己吃,分成好几块送给了亲戚。

  “分享快乐”。推广了土生土长在查干湖里的大鱼的传奇色彩。

  “藏不住的快乐”。我钦佩老人们总是把最新鲜、最美好的东西慷慨送人的处事格局。

  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各地土特产,以及人们越来越时尚的消费理念,让农展馆有限的空间变成了无限。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一个不用做广告就能吸引人的地方,能感受到另一种繁华。有记载:农展馆先后筹办和组织了近两百个出国展览,足迹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馆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农业、工业、科教、商贸、文化以及其他行业之间的交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些难以用语言述说的故事,积聚能量,凝固思想。在这城市的一角,随风飘曳的枝叶,可传情达意,也可以承载春秋时光。   (摘自1月14日微信公众号“周末散人五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