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道路:〈生死关头〉二集》是年届92岁的中共党史研究权威专家金冲及先生的最新力作。该书收录了金冲及先生对中共百年历史重大事件与节点的17篇权威解读文章。
本文为中共中央党校采访组对金冲及先生的访谈。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采访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同志作出如此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这个判断。这个“大事变”是如何发生的,有着怎样的历史条件?
金冲及:“开天辟地”是我们中国人喜爱使用的最高级的形容词。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由此开辟了一个以往从未有过的新天地;第二,既然称为“开辟新天地”,那就不是局部性或一时性的变化,而是具有总体性、根本性和长期性意义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了有着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依靠和发动最广大民众齐心奋斗,并且形成以民众中先进分子为核心的政治力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要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采访组:您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之一。我们该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哪些贡献?
金冲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历史的主题。离开这个主题,中国一个多世纪当中发生的大事都难以说清楚。
国家民族是一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好:“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这是多少年来中国人从切身经历中体会和认识到的。民族复兴中“复兴”两个字,并不是哪里都可以这样提的。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长期处在落后状态,它需要的是发展,很难说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并且绵延达几千年。但在近代,中国却大大落后了,甚至沦落到濒临灭亡的边缘。毛泽东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鸦片战争使中国在外来侵略者面前失去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悲惨道路。
邓小平在90年后会见外宾时还提到这段历史:“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这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进入20世纪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又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对华全面侵略战争,企图灭亡中国。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喊出了我们民族的普遍心声。
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面旗帜下阔步前进。
今天的中国,从方方面面都已发生举世瞩目、令人震惊的根本变化。这个变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中所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现实生活的高度而又准确的概括,同时也是有力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努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顽强奋斗的“一个精神动力”。
重大历史关头的道路抉择
采访组:道路决定命运。您在《生死关头》这本书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的道路抉择。请您谈谈道路的重大意义。我们拥有道路自信的根据和由来是什么?
金冲及:理想是预期的目标,道路就是怎样走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你如果从武汉想到北京,却选了一直向南走这条道路,那只会越走离北京越远,如果不及时回头,走上正路,那就永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说:“道路决定命运”。但是选择正确的道路实在并不容易,必须清醒地辨明自己原来所处的方位,了解前进中会遇到哪些不容易绕开的障碍,把情况弄清楚,做好应对的准备。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党的诞生起,就确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隔了短短一年,中共二大分析中国社会情况,就确定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当前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对中国的实际国情有了新的认识,就比过去大大前进一步,从而迎来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这以后,由于对在中国革命面对的复杂情况认识不足和“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干扰,道路走歪了,但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这些错误,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性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惊心动魄的顽强斗争,取得中国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自然使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选择并实现的道路充满自信。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真正做到“换了人间”。接着,在几年内又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展开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来。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举世震惊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是在实践中亲身经历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才懂得了许多根本道理,因而能充满自信地沿着选定的这条成功道路努力,为实现这个崇高目标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采访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请您为我们讲一讲这次伟大觉醒的历史经过。
金冲及: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大家很容易想起邓小平在三中全会前所讲的那番话,随后形成了全会主题报告。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愈有利。”这是极大的思想觉悟,确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问题。
这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大胆地迈开步子,探索前进。党的十二大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把改革开放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看看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解决的问题,不难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怎样在探索中一步步前进的。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
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都要以这个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过去实行多年的高度集中而忽视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并把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如此等等。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并且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日,中央又提出实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正以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姿态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通过确立新的经验、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是在通过确立新的体制机制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和举世瞩目成就的最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证。 (摘自金冲及著《百年道路:〈生死关头〉二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