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的持续扩散,全球疫情与防控呈现分化态势。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提醒呼吁,当前仍不可低估疫情风险,认为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经结束的想法是“危险的”。
纷纷结束防疫措施
根据英国首相约翰逊2月21日宣布的计划,英格兰将于2月24日起取消对新冠检测阳性者自我隔离的强制要求,于4月1日起结束免费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此后免费检测只针对最脆弱的人群,政府也将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而就在约翰逊公布该计划的前一天(2月20日),英国女王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事实上,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也是近期不少欧美国家做出的共同选择。自1月底开始,北欧三国挪威、丹麦和瑞典率先开启“解封”,取消了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随后,捷克、比利时、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计划提前结束主要防疫措施。德国也计划在当地时间3月20日之前,分三阶段解除限制。
欧洲之外,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分别就本土疫情防控和入境管制政策等方面逐步放宽。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宣布进入“与病毒共存”阶段,成为美国首个将新冠视为“地方病”的州。
变异毒株病例激增
就在欧美国家防疫措施渐趋放松的同时,近期日本、韩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正在经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所带来的新冠病例激增。
韩联社2月23日报道,韩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首次飙升到17万例以上。确诊病例较一周前翻了近一番。
截至东京时间2月22日18时30分,日本单日新增确诊69523例;新增死亡319例,创历史新高。
据泰国官方当地时间2月22日通报,泰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8363例,新增死亡病例35例,日增死亡病例数再次刷新202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东京大学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亚型变异株不仅传播速度更快,也可能引发重症,甚至可能规避疫苗产生的部分抗体,对一些治疗药物也具有抗药性。
“乐观”为时尚早
在新冠病毒依然持续造成新增病例与死亡人数新高,且病毒变异情况仍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国家的“乐观”,显然还为时过早。
约翰逊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计划后,英国300多名医务和科学人士发出公开信,要求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和首席科学顾问解释政府“取消所有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政策的科学依据。公开信表示,该政策没有坚实的科学依据,会增加病毒传播,并对研究新的病毒变异株造成障碍。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近期也多次对部分国家的“撤防”之举提出警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18日在德国出席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呼吁各方加大合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共同威胁。
(摘自2月25日《工人日报》 梁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