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时代到耄耋老人,宋庆龄一生都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
在美求学期间,宋庆龄曾是学校网球俱乐部的成员。1911年的校志特别收录了一张宋庆龄参加网球俱乐部时的集体合影(见左图):照片里,风华正茂的宋庆龄(后排右四)身着统一的白衣白裙,戴着标志性的领巾,微微侧身,迎着阳光扬起年轻的脸庞,手执网球拍骄傲地立在球场上。宋庆龄是学校网球俱乐部中唯一的中国学生。
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在东京结婚。他们回沪后不久,便迁居到加拿大华侨集资购买的莫利爱路29号寓所内。每天早晨,宋庆龄会与孙中山携手在花园打网球;孙中山伏案久坐时,宋庆龄又会把他从书桌旁拉出来散步、打门球,锻炼身体;工余时分,工作人员总是与他们一起玩。运动时的孙中山显得很放松,常常与宋庆龄互相玩笑。
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宋庆龄的救济援助工作得到了体育界人士的大力支持。1942年到1943年,河南发生特大饥荒,宋庆龄“悯于豫省灾黎惨痛,亟待救济,爰发起国际足球义赛”。义赛邀请中、英、美、苏四国选出在渝代表组成四支足球队,作单循环表演赛。
1943年5月15日,赈济豫灾国际足球义赛开幕,宋庆龄在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的陪同下,“缓步行至球场中,六千余观众全部起立致敬,夫人同参赛四支球队……的队员一一握手,以示感谢……球赛休息时,四队队员列于场之中央,孙夫人含笑偕薛大使行至场中,一一与之握手道谢。”义赛收入国币125530元,全部汇交给宝鸡豫灾赈济委员会,专用作赈济豫省灾民。
1945年12月,宋庆龄创办的救济团体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今中国福利会),1946年1月迁址到上海办公。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当年夏天,中国福利基金会为募款援助战乱灾民,拟安排香港球星李惠堂率星岛足球队来沪举行义赛。然而当局横加阻挠,义赛未能举行,中国福利基金会还不得不支付球队来沪的巨额费用。
第二年,宋庆龄多方奔走,联合何香凝等爱国人士,再次邀请星岛足球队来沪举行义赛,为中国灾荒救济委员会筹款。
宋庆龄热爱孩子,期盼他们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茁壮成长。1963年,由宋庆龄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编演了话剧《小足球队》,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话剧创作奖和演出奖。宋庆龄观演后(见右图),送给小演员一束从自己花园里采摘的鲜花,勉励他们今后要继续努力。
1965年,上海巨鹿路小学三名小选手赢得了全国21城市女少年乒乓球赛小学组团体冠军。宋庆龄在儿童节前夕专程赴少年宫观看了小选手们的表演赛,对她们稳而准的削球技术大加赞赏,并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为祖国争光。
上海小囡从小玩到大的康乐棋(球)也是宋庆龄钟爱的运动。她在北京和上海的寓所都备有打康乐棋的台面和球杆,甚至特意给自己的球杆缠了塑料胶带以示区别。打球时,她将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对垒,有时自己的搭档打得好,获胜了,宋庆龄还会留个小纸条:“今天你打得好,奖给你一块糖吃。”
据宋庆龄的秘书张珏回忆,宋庆龄在1971年元旦、春节期间都下楼和工作人员一起打康乐棋,有时兴致勃勃,一连几天都“捉对厮杀”,这对于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宋庆龄来说,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摘自2月8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