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中的贵族

作家文摘 2022年03月04日

  香榧是营养丰富的坚果,被誉为“坚果中的贵族”,南宋时期成为贡品。浙江诸暨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西施巧计破壳尝香榧”的传说。

  相传西施小时候,与邻里姐妹们一起去城里玩耍,她们走进一家店铺,见店里山货琳琅满目,干果堆插着招牌,上面写着香榧两字。其中一个小姑娘问店主,多少钱一两,店主一看她们是小姑娘,知道指尖嫩,力气单薄,便开玩笑道:“你们谁能用两个手指头揿破香榧壳,就随你们吃,不要钱!”姑娘们听了,使劲地按香榧壳。西施发现香榧头上两个白点,好似两只眼睛,用拇指和食指一捏,壳裂开一条缝。香榧壳上的两个点是代谢孔,是生长的中缝。捏住眼睛,中缝自然裂开了。

  诸暨,有东白山、杭坞山、勾嵊山、秦皇刻石山等诸多文化积淀深厚的山脉,还有千年香榧林(见图)、华东楠木群、五泄山水、十里梅园的独特森林景观。

  诸暨是香榧的主产地,香榧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有50平方公里的香榧森林公园。当地流传有关香榧的谚语:“香榧熟,衣食足。”谚语表达香榧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对此依恋之情。

  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东坡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顺路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苏东坡送给儿子一方砚台,上刻一段话: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东坡路过玉德古道怀玉山洋塘处,中途偶遇榧果。他拿出果子款待宾朋,众人赞美不绝,便作诗一首《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怀玉山香榧外形长卵形,色泽淡黄,种仁饱满,含油脂丰富。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描述食香榧:

  彼与榧同,榧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

  苏恭的《新修本草》记载:

  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用也。

  汪昂的《本草备要》记录:

  香榧润肺,杀虫。

  相传,王羲之除了吟诗作对、饮酒赏鹅,还有一个爱好,食香榧,王羲之定居会稽山阴时,常与朋友聚会喝酒。喝酒要有下酒料。王羲之喝酒,必须有香榧;只要有香榧,便不理其他的山珍海味。

  吴其浚实地调查过,在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记述:

  余至玉山,遣人求之,果不可得,乃于浙境觅获之。

  玉山指浙江东阳县,玉山镇和尚湖镇一带。现在是香榧主产区,百年以上的香榧大树几千株。  (摘自高维生著《南鱼北羊》,团结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