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石”,好运还是诅咒?

作家文摘 2022年04月19日

  欧泊是英文“Opal”的音译,也称蛋白石,是一种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无固定形状。目前,全球90%的欧泊产自澳大利亚,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国石”。澳大利亚华人将欧泊称为“澳宝”。欧泊变化多样的形态以及璀璨夺目的光彩(见图),赢得珠宝商和宝石爱好者的厚爱。

  1840年,德国地质学家曼奇首次在阿德莱德以北80公里的安加斯顿发现了欧泊,从此翻开了澳大利亚的欧泊开采史。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黑欧泊、南澳大利亚州的白欧泊和昆士兰州的砾石欧泊。黑欧泊富含深色的碳和氧化铁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欧泊。新南威尔士州的“闪电岭”出产色泽最黑和价值最贵的黑欧泊,每年吸引近10万访客。每年7月,闪电岭都会举办“世界欧泊与宝石博览会”,九十月还会举行欧泊节。

  南澳是白欧泊的主产区,全球一半以上的白欧泊都来自这里。在阿德莱德以北750公里,有一个名叫库伯佩地的小镇,被称作“白欧泊圣地”。库伯佩地位于沙漠地带,降雨量低、土地贫瘠。1916年,一名14岁的男孩发现了欧泊,当地随后掀起了开采欧泊矿的热潮。

  欧泊的市场价格根据品种、成色和大小差距很大。普通绿欧泊价格在几十到几百澳元(1澳元约合4.7元人民币)。昂贵的黑欧泊价格可以达到每克拉6000澳元至1万澳元。欧泊迷人的色彩激发了艺术家的幻想和鉴赏家的热情。“欧泊”一词最早源自古希腊语,当时的人们相信欧泊给予拥有者预言未来的力量。古罗马人认为欧泊象征彩虹,会带给人们美好的未来。欧泊清澈的表面暗喻纯洁的爱情,因此也被称作“丘比特石”。恺撒曾将欧泊作为象征好运、希望与纯洁的礼物送给他的妻子。在阿拉伯传说中,人们认为可以通过欧泊感受到天空中的闪电。欧泊也被称作10月的生辰石,代表“伤感的珠宝”。

  然而,到了中世纪,人们迷信罪恶的力量和疾病来自有色彩的石头,欧泊也因此染上了“不吉利”的意味。11世纪,法国雷恩的马尔博德主教这样描述欧泊:“是盗窃者的守护神,在乌云密布的夜给予偷盗者敏锐的视觉,却挡住了其他人的眼睛。”称其为小偷、间谍和强盗的护身符。甚至有传说,法国国王路易六世曾因为一名皇家金匠损坏了昂贵的欧泊而砍掉了金匠的手。此后,手工匠人将厄运归咎于欧泊惹的祸。

  欧泊经常出现在欧洲古典文学作品中,包括莎士比亚、斯科特、纪尧姆等作家都在作品中提到欧泊。斯科特1829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吉尔斯坦的圣安妮》中,将欧泊与厄运联系在一起,当女主人公轻触圣水时,她胸前的欧泊失去了颜色,最后不幸死去。此后20年间,欧泊的销量锐减超过50%。后来出现过宝石学家为欧泊正名的记录,认为欧泊变色恰恰是提醒了拥有者预防中毒。当然,在20世纪初,不乏钻石商人为了排挤欧泊对钻石生意的威胁,渲染欧泊与厄运相连的谣言,维护自己的利益。   (摘自4月8日《环球时报》 达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