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近乎严苛的要求
钱锺书六岁入秦氏小学读书。1921年,其父钱基博又让他和堂弟锺韩去考名望极盛的东林小学。进入东林小学后,钱锺书在学校图书馆中觅寻到了林纾翻译的西洋小说。钱锺书回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
钱基博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对钱锺书的要求更是近乎严苛。钱锤书在《槐聚诗存》序文里回忆道:“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堂弟钱锺韩回忆他们在东林小学读书时,每天下午放学后,钱基博(时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就要他们去他办公室自修或教读古文,等到在校学生晚餐后,才带两兄弟回家。钱锺书除学校规定的作业外,还得读古文名著。
杨绛也讲述过一件钱锺书小时候的趣事:那年(1925年)钱基博到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有回家。锺书寒假回家没有严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暑假他父亲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辗转回家,假期已过了一半,可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命锺书、锺韩各做一篇文章。锺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锺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了一顿。
为父亲捉刀写文章
1923年,13岁的钱锺书考入以英语教学见长的苏州桃坞中学,在那里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他不仅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1927年,桃坞中学停办,锺书和锺韩返回无锡故里上辅仁中学。从此,他一方面在父亲的朝夕教诲下,读了很多中国古书;另一方面凭着自己的爱好,借助学校图书馆收藏有英文原版书的难得条件,看了大量原版英文书。在辅仁中学举行的国文、英文比赛中,高中二年级的钱锺书夺得了国文和英文两个全校第一。钱锺书还常为父亲口授代书,后代笔写信,最后更是为父亲捉刀写文章。1930年7月,当时还不到20岁、才读完清华大学一年级的钱锺书,代父亲为国学大师钱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学概论》一书写了一篇序言,父亲竟一字未改。
钱锺书写应酬信时,从不起草,提笔就写在八行信笺上,写来刚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钱锺书的这种捷才并非天生,而是父亲训练出来的。
图书馆库里的书,逐排横扫
钱锺书1929年投考清华时,数学只考得15分,按例不得录取,但因他中英文特优,被破格录取。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中是数一数二的,有几十万册。据同学回忆,钱锺书是借书最多的一位。钱锺书读书并不挑挑拣拣,雅的、俗的、高深的、浅薄的,他都看。同班同学甘毓津说:“他起劲时,图书馆库里的书,逐排横扫。他喜欢把书里精彩或重要的部分,在旁边用粗铅笔画上竖线。可惜我当时没有学乖,否则只去找他画有粗黑线的部分读,也可以省时省力多读很多书。”
钱锺书当真在大学期间读完了清华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所有课上涉及的文学作品,他都读过,以至于他成了老师的“顾问”,可以临时代替教授上课。他的老师吴宓不禁感慨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摘自《名人传记》2022年第4期 丁品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