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最后八天》选载之五·至此结束

汉堡不战而降

作家文摘 2022年05月06日

[德]福尔克尔·乌尔里希著 何昕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直到1945年4月中旬,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汉堡将不战而降。相反,自1944年秋天起,这里开始搭建内外防御圈。人们挖建战壕,并用石头和铁梁搭建防坦克屏障。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汉堡将成为“要塞”,必须抵抗到最后一刻。

  考夫曼的考量

  卡尔·考夫曼是这座汉萨同盟城市最有权势的人。这位克雷费尔德洗衣店老板的儿子出生于1900年,是纳粹党中老一批近卫军成员。1929年5月,希特勒任命这个当时年仅28岁的莱茵兰人为“红色”汉堡的大区领袖。1936年,考夫曼被正式任命为州政府首脑,自战争开始以来还担任帝国国防专员一职。一方面,这位坚定的纳粹党人到了战争最后几个月还在公开场合表示会忠实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也非常现实地意识到把汉堡作为“要塞”抗争到最后将导致这座城市的彻底覆灭。

  到1945年春天,这座易北河上的大都市已经遭受了200多次空袭,据保守估计,有3.4万人在“火攻”中丧生。数以万计的人逃离了这座城市。1945年初,仍有约100万人居住在汉堡,其中许多人住在地下室或紧急避难所。

  此外,考夫曼肯定还有如下的考量:鉴于纳粹统治即将结束,他可以把自己打造成汉堡市的“拯救者”,以这种方式减少他在过去12年里的负面影响。首先,他获得了艾尔温·沃尔茨少将的支持,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沃尔茨于4月2日被任命为该市作战指挥官。

  一天后,这位汉堡大区领袖同西北陆军总司令恩斯特·布施一同前往柏林的帝国总理府最后一次与希特勒会面。当布施问到西北陆军是否可以获得更多防御支持时,希特勒非常粗暴地拒绝了。考夫曼接着表示,鉴于当前战争局势,他不认为汉堡应该防御。这个城市仍然有68万妇女和儿童,要疏散他们是不可能的。但希特勒“严厉地”拒绝了他的反对意见,并坚持要求无条件执行他的“设防令”。

  很可能这次与“元首”的会面,让考夫曼意识到“元首”已经看不清现实了,从而坚定了他不加抵抗地将汉堡交给英国的决心。

  交换条件

  4月20日,希特勒的最后一个生日当天,蒙哥马利的第7装甲师在刘易斯·莱恩少将的带领下挺进汉堡的南部郊区。

  英国炮兵从汉堡的前沿阵地哈尔堡区开始进行炮击。凤凰工厂也遭到炮击,这里自1944年底以来搭建了一家野战医院。工厂负责人阿尔伯特·舍费尔和医生赫尔曼·布尔夏德教授决定前往英国军营要求停火。作战指挥官沃尔茨批准了这一行动,并给他们二人配备了参谋部的奥托·冯·劳恩少尉作为翻译陪同。4月29日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他们得到了第7装甲师情报官托马斯·马丁·林赛上尉的接待。他答应保护哈尔堡的医院,但提出交换条件:其中一位谈判者要将装甲师指挥官莱恩少将的信转交给汉堡的作战指挥官,莱恩在信中“以人道主义的名义”要求汉堡投降,并要求对方派出一位军官作为全权代表。

  4月30日中午,沃尔茨收到了要求投降的信。他立即与大区领袖考夫曼商谈。双方都同意没有更多时间可以浪费了。在给邓尼茨的电报中,考夫曼表明了要把汉堡拱手交给英国人的意图,但遭到了海军上将的断然拒绝。

  但是考夫曼和沃尔茨决心独立采取行动。

  5月1日晚,两名来自沃尔茨指挥部的谈判代表彼得·安德拉少校和格哈德·林克上尉驱车前往第7装甲师总部,并将作战指挥官的信交给莱恩少将,信中同意“讨论移交汉堡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莱恩设定了24小时的期限,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5月2日晚,两名代表返回后将谈判结果告知了沃尔茨。他随后命令撤出驻守在汉堡南部的陆军和党卫队武装部队。

  宣布汉堡为“开放城市”

  5月2日下午,一份《汉堡日报》特刊被张贴在鹅市广场的商店橱窗中,内容是考夫曼致汉堡市民的号召,里面宣布汉堡市即将投降:“……本着对汉堡市负责的想法,我的内心和良知要求我必须保护本市的妇女和儿童免遭无意义的和不负责任的毁灭。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有信心将这一决定的评判权交给历史和你们。”

  这份号召原本应该直到第二天英军进驻前一刻才公布。这一消息很快在这座汉萨之城传播开来。人们互相拥抱,许多人哭了出来。

  邓尼茨海军上将最初对考夫曼的自作主张表示抗议。但是,当蒙哥马利的军队突破易北河阵地向吕贝克进军后,他也不得不在5月2日下午承认汉堡的抵抗毫无意义,并同意了不战而降。也是在当晚,卡尔·考夫曼在面向民众的广播讲话中宣布汉堡为“开放城市”:“敌人明天占领汉堡之时,将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我要求你们在这一刻保有尊严和纪律。”

  考夫曼把自己塑造成负责任的政治家形象,好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城市变得更好,这一策略似乎奏效了。在战后流传着从希特勒的追随者转变为其疯狂毁灭计划的反叛者的“良心大区领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