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新院长冯远征

作家文摘 2022年09月16日 ·王 润·

前排左起:冯远征和任鸣

  9月8日,60岁的冯远征被正式任命为北京人艺70年建院历史上的第五任院长,也是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第一位演员出身的院长。

  经历过曹禺、刘锦云、张和平、任鸣四位院长领导的冯远征,今年原本将从副院长的职位上卸任退休,如今却伴随着新的身份和使命,将要挑起更重的担子。

  希望一辈子做人艺的演员

  被正式任命为人艺院长后,冯远征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句感言:“从一个怀揣梦想的文艺青年走进北京人艺,唯一的愿望就是要一辈子做人艺的演员,做像许多前辈艺术家那样的好演员。”

  9月23日至10月9日,由冯远征导演并主演的《杜甫》将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上演。而9月14日冯远征第一次以人艺院长的身份公开亮相,选择出现在《杜甫》的发布会上,也体现了他对戏剧舞台和演员身份的深厚情感。这也让所有观众都可以期待:冯远征即便担任院长,也依然会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之上。

  1978年,还在读初中的冯远征进入北京业余跳伞队,并且为了成为一名专业跳伞运动员放弃了高考。然而,因为“年龄太大、体格太瘦”,无法进入专业队,让他颇受打击。为了生活,他只能在哥哥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拉链厂工作。

  正是在这个时候,迷茫中的冯远征第一次走进北京人艺,看到了由林兆华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剧中无业青年黑子的苦闷孤独,让有着同样境遇的冯远征在黑暗中泪流满面。他说,“太震撼了,那种‘震撼’就是想让人哭,那是对艺术产生的一种信仰。”

  冯远征开始报名一些表演班,但瘦弱的他几乎被所有老师认为“形象不好”。他感到自卑,但并未放弃,辞掉拉链厂工作,专心投入到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中,虽然获得了主演张暖忻导演的电影《青春祭》的机会,但终因“形象一般”没能进入电影学院。

  一次,冯远征回跳伞队看望教练钮心敏,钮心敏得知他想学习表演,便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姐姐、中央戏剧学院任职的钮心慈。于是冯远征每周都找钮心慈上课。1985年,22岁的冯远征终于考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学员班期间,夏淳导演就把他借调出来,让他饰演了《北京人》的主角曾文清。

  1989年,冯远征应邀前往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进修戏剧表演。两年后,他回到北京人艺。

  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冯远征出演了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近百部。在他看来,自己的根在人艺,在话剧舞台,“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人艺给予的,只要人艺一声召唤,我可以放下任何事情。”

  今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四任院长任鸣因病去世。任鸣是冯远征37年的朋友,35年的同事,也是合作最多的拍档。“任鸣说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导演话剧。我说我这辈子也只为了一件事,就是做演员,做成演员之后一直在努力寻找好作品。”

  希望青年人尽快成长

  这些年,冯远征为了人艺放弃了很多外面的机会。尤其是担任演员队队长、副院长之后,他牵头制定了13个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演员、后台管理、纪律、外签合同等方方面面。

  2016年,他制定了“青年演员培训计划”,推出经典剧本阅读活动,开办人艺表演大师课,请专家讲公共关系、昆曲等,组织外出体验生活;2019年又重启已经停了30多年的“北京人艺表演学员培训班”,他亲自带着北京人艺的演员、导演们一起当老师,带着青年演员们从基本功开始一起练习,“我希望青年人尽快成长起来,擎起人艺的大旗”。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冯远征这两年的提案关注的是国家艺术基金的使用和着重培养专业化戏剧教师队伍。他在全国两会上疾呼:“实现文化强国需要人才辈出,年轻一代的成长需要大力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机会。对于年轻人,让他们多创新、出精品。”“让每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都成为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好工作者。德艺双馨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如今,在北京人艺,冯远征拥有好几个称呼。剧院里的工作人员叫他“冯院”;很多相熟多年的演员管他叫“远征”“远征哥哥”;在他导演的戏中担任演职人员的人,管他叫“导演”;年轻演员们管他叫“远征老师”,从2019级人艺学员班的10个学员到近几年新招的应届毕业生,冯远征都给他们上过课;而其中特别调皮的几个年轻人,管他叫“冯帅帅”。

  今年8月底,冯远征在一条网络迅速传播的“出圈”视频中,和年轻人们探讨了关于“山腰青年”的概念,给奋斗在人生旅途中的“山腰青年”们鼓励和理解。他说:“作为曾经也在山腰上待了很长时间的人,这也是我希望的讲述方式。爬到山腰的人,都很聪明,对人生有自己足够的感悟,也都对生活有更高的期许。不需要我再来讲很多大道理。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并不是所有的攀登都需要马不停蹄,你也并不是一定要爬到山巅。给自己一些认可和鼓励,向身旁的山腰青年问一声好,然后再考虑出发,考虑去哪儿。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路。”

  希望人艺产生更多经典

  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上,冯远征曾表示:“北京人艺从建院到现在,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并且始终秉持着这一份初心。经典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北京人艺的《茶馆》《雷雨》等剧目,都诞生在特定的时代,经过时间的检验,在今天仍然能够在舞台产生对当代社会的折射,从而成为了经典。我们也在努力去探索一些好戏,而时间会考验其最终能否成为经典。时代赋予了我们很多使命,很多事情是必须去做的,但是怎么做尤为重要,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进行探讨和挖掘。”“我也希望我们这一代朝着产生经典的方向去努力。”

  相信北京人艺会在新一任院长的带领下,开启新的历史进程。   (摘自9月14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