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路上的名家踪迹

作家文摘 2022年11月15日

左起,庄严、张大千、张目寒、台静农在台北郊区张目寒寓所

  平度路虽然道路不长,却在青岛历史的长河中迸发出耀眼的星光。

  永安大戏院的兴衰

  平度路上的永安大戏院(见左图)的前身是“新舞台”,1924年,青岛主权回归两年后,当年的青岛首富、有“刘半城”之称的刘子山,在平度路投资兴建了“新舞台”。然而,1933年,因为营业不佳,新舞台转售给了殷宝义,改称“大舞台”。殷宝义利用之前的名望,锐意经营,又从天津等地聘请到了梅兰芳、余叔岩、尚小云、马连良等前来演出,场场爆满,声望再起。

  然而,随着日本侵占青岛,大舞台一度低迷甚至歇业,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后,才逐渐恢复。但是,市民生活困难,剧场上座率并不好。1947年1月,剧院再次改名“新新大戏院”,由章耕夫等人承包,但营业状况仍然不见好转。1948年,新新大戏院再次易主,改称“永安大戏院”恢复演出。在青岛解放前后,永安大戏院曾经减低过票价,之后,“东山再起”。青岛市京剧团成立后,“领衔主演、著名老生言少朋和张少楼伉俪、著名梅派旦角张春秋、著名武生韩小楼、著名麒派传人董春伯等就在此演出了许多精彩剧目。1952年8月17日至9月11日,梅兰芳亲率梅兰芳剧团来青,在他所熟悉的永安大戏院演出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凤还巢》《霸王别姬》等,每天的演出都是一票难求。

  1994年,有着辉煌历史的老剧场大舞台——永安大戏院拆除。2020年,四方剧院改名为永安大戏院,继续为岛城市民带来门类丰富的戏曲和话剧演出。

  台静农与老舍的小馆友情

  平度路33号,在档案中以茅荣丰的名字出现,“主业绍兴酒,经理是浙江绍兴人茅济川,开办于1934年”,酒馆主业是卖酒,兼营下酒的小菜。

  1935年8月,台静农在胡适的介绍下前往厦门大学文学院任教。一年后,辞职转赴青岛。台静农在青岛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的时间。台静农爱喝酒,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常言:“痛饮酒,谈离骚,可为名士。”

  台静农没有赶上以杨振声为首的国立青大酒中八仙组合,不过还是找到了共饮的酒友。据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台静农住在恒山路,门口是龙山路,与老舍相距很近。所以,他后来专门撰文《我与老舍与酒》怀念好友兼酒友。1936年的秋末冬初,台静农认识了老舍,两个都爱酒的邻居越走越近,他们常常和周围的朋友一起下馆子。

  “苦老酒”对于台静农来说,犹如一扇记忆的大门,尽管离开青岛多年,还是会让他想起老舍,想起青岛。据他回忆,卖这种苦老酒的酒楼叫做茂(即“茅”)荣丰,位于青岛平度路,但也有人考证过,认为台静农记忆有误,因为茅荣丰是浙江酒楼,不卖苦老酒,他说的应是酿春酒家,但根据酿春酒家开办的时间为1939年来判断,这种说法有误。有老青岛人称,老舍、王统照、吴伯箫、台静农等常到茅荣丰饮酒之后点上几段京剧,酒馆的顾客一齐喝采。可见这家酒馆应该不仅仅是卖绍兴酒这么简单,兼卖当地产的老酒也不是不可能。

  玉生池澡堂的众生相

  平度路32号也叫浴池:玉生池(见右图)。档案显示玉生池开办的时间为1942年5月30日(也可能取得执照的时间),经理为掖县人王德聚。

  玉生池的名气很大。据青岛文史学者张向阳先生称:“它的开业,是当时中山路商圈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听老职工吴家祥、王化林讲述:‘抗日名将傅作义在旁边的大戏院看完演出就来过这里。’当时的京剧名伶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演出后都在这里洗澡。这里的老板和永安大戏院的老板是老乡,全国的名流,都知道青岛有个玉生池澡堂。”

  张向阳先生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玉生池工作,负责玉生池的旅店部分和通讯报道工作,他说,玉生池澡堂选择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有民谚说:“想吃玉生池澡堂的饭,得拿命来换!”

  玉生池澡堂和天德塘一样,也分为官座与雅座,盆浴和盆浴高档单间,每一层楼都设有修脚、搓背、理发、推拿等,还有洗衣、品茶等配套服务。玉生池澡堂是青岛市较早开桑拿浴的澡堂,上世纪80年代,玉生池澡堂就在二楼开设了桑拿浴,价格不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桑拿浴开始在青岛普及了。

  如今,玉生池已经消失,大众浴池是一种时代的接力,一如老街区的生态,在时代的律动中变换着新身份,过去的,值得怀念,未来的,也值得期待。

  (摘自11月7日《半岛都市报》 张文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