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伟大的写作是启示当代

作家文摘 2022年11月22日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红船启航》,是一部专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从2017年接受这个创作任务开始,我就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心要在这部作品中回答如下四个问题:一是要完整地叙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立的?二是完整地叙述中共一大是怎样召开的?三是完整叙述南湖革命纪念馆是怎样建起来的?四是完整叙述红船精神是怎样提出和弘扬的?

  这四项任务,实际上所要回答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时代命题。

  我决心在《红船启航》中解决这个问题,把党史写活起来,写出活的党史,写出一部兼具故事性、文学性、学术性、普及性的,让人民群众完整、准确、权威地了解并掌握党的创建史的大众读物。

  2018年9月2日,我第一次踏上了嘉兴这片风景美丽、物质富饶、人文深厚、精神博大的土地。在这里,我生活了整整10天,采访了我想采访的,看到了我想看的,听到了我想听的,还见识了许多连嘉兴朋友们都没有见识的宝藏。足足有半年时间,我不知如何动笔,只能静下心来,经常是一个人深夜在台灯下静坐、细琢磨。

  日复一日的酝酿和思考之后,我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得到了启迪,仿佛拿到了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从此走进了神圣的“母亲船”——红船。

  在“红船精神”的启示之下,我以其中“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两句经典语录为统领,将《红船启航》分为上、下两卷,一下子解决了书稿的结构问题。

  上卷《红船劈波行》写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回顾中共一大召开的全过程,全面细微地呈现“从红楼到红船(1919至1921年)”艰难曲折、劈波斩浪的历史画卷;下卷《精神聚人心》写南湖革命纪念馆创建史,回顾红船精神从提出、弘扬到结出硕果的全过程,完整生动地呈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1949至2021年)风正帆悬、乘风破浪的历史画卷。最终以《烟雨红船鉴古今,大浪淘沙见初心》收笔,展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内涵和人类价值。

  我必须承认,之所以能够完成《红船启航》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得益于我20年历史写作的坚持和坚守。从2001年发现和编校《毛泽东自传》开始,我致力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写作,先后完成了《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等作品,这些都为创作《红船启航》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经验和技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想说,任何时代最伟大的写作,都是给当代的困境以启示。我希望我的《红船启航》,既是向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的一份小小的礼物,也是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给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们送上的一份新时代的启示,从而更加清醒、深刻的理解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摘自11月10日《空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