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军营三十余载,刘笑伟的笔忠实地记录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展示了铁血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岁月青铜》全书分为四辑,这四辑您是如何划分的?
刘笑伟:《岁月青铜》的第一辑主要讲述的是当下中国军队生活的一些重要场面,比如《朱日和:钢铁集结》讲述的是建军90周年时在朱日和的阅兵场面,《朱日和的狼》描述的是在朱日和军队演习中的“蓝军司令”满广志。第二辑《谁能阻止青春的燃烧》主要写的是我个人的军旅生活。第三辑《写下太阳般闪亮的诗句》是我对于军旅诗新题材的一些探索,主要描绘了近年来军队的高科技成果。第四辑《一个大校的下午茶》则侧重于写我个人的非军事化生活,包含我对诗歌和生活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您是如何把“硬核”的军队高科技成果变成富有韵律的优美诗句的?
刘笑伟:我认为,科学与诗歌在法则和境界的最高处是相通的。举个例子,《我们必须仰望的事物》是我在参观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实验室时得到的灵感,在这首诗中我写道“我看到了押韵的光/组成天体般神秘运行的诗句/高速的浮点运算/黑色的机柜排列星空的壮阔”,密密麻麻的计算机柜和天体的运行其实都是复杂且有规律的,天体闪烁就和诗句一样优美和谐,于是黑色的机柜也可以带有诗意。
促使您在思想和创作上发生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刘笑伟:我曾收到过另一位军旅作家,也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贵祥的文章,标题是《一座小山》,讲的是他年轻时演习中在一座小山上发生的故事,当时我收到稿子觉得标题定调有点低,特意给他打了电话商量是否能改一个标题,比如《迷彩山》或者《英雄山》,但被他拒绝了,他说到了他这个年纪,他就喜欢这种平淡风格。后来我仔细想,这个标题确实有人生沉淀下来后云淡风轻的感觉。这件事对我而言也有一些触动,我已经50多岁了,现在来看,军营里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比如军被、军装、拉歌等这些年轻时看不透或者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其实承载了很多作为军人的意义,或许只有上了年纪回忆起来才能参透。
您曾尖锐地指出与时代脱节、与人民绝缘,是现代诗歌创作的通病。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诗坛这种现状?
刘笑伟:现代诗坛的很多作品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小众化,二是过度西方化。纵观历史,能真正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得到人民认可和传承的还是像杜甫这样的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既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元素,又记录了时代、反映了人民的呼声。
好诗必须要记录它所在的时代,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初心,我希望现代军旅诗能记录和反映伟大的人民军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和新风貌。
好诗必须要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水准。在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作品的艺术水准是被它所处的时代认可的,这些被认可的作品大致上构成了这个时代较高的艺术水准,可以称之为“好”。
好诗必须要被这个时代的人民所接受,得到广泛的传播。我相信从长期来看,真正形成自己个人艺术风格、反映时代的诗人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您认为诗歌对于年轻人有怎样的意义?
刘笑伟:我认为读诗、写诗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诗歌可以让年轻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中国小孩从小就背唐诗宋词,可能小时候很难理解到这些诗词的含义和感情,但很多人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再读唐诗宋词,内心会非常有触动,突然发觉自己血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如此之深。
第二,诗歌可以让年轻人发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大部分诗歌其实都是为了给人生中那些最温馨、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留痕,所以诗歌实际上承载了记录美好的功能。对于今天很多对生活感到“麻木”的年轻人来说,诗歌或许可以成为他们一种感受世界的新探索。
第三,诗歌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诗歌于文学类似于“结晶”,是文字升华的产物。欣赏一首诗需要提升知识储备、文字鉴赏力和共情能力,所以诗歌能够起到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的作用。
(摘自《中国青年》2022年第18期 曹珊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