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博弈》(见图)正在浙江卫视热播中。不少观众将其评价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制造业史诗”。《大博弈》以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北方机械公司为切口,讲述了孙和平(秦昊饰)、刘必定(田雨饰)、杨柳(谭凯饰)三个充满梦想的企业家,为了实现中国重汽行业的长足发展,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博弈。
日前,编剧周梅森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从14岁进煤矿半工半读,到17岁正式入职煤矿……正是因为这种低基础的生活开端,我对人生无所畏惧……追着我的生活跑,生活不停下来,我的创作就不会枯竭。”以下根据周梅森自述整理:
受“卖老鼠药”的企业家启发
在2005年左右,中国面临着股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我由此开始注意资本市场。后来一家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老总见到我,和我说起了他的故事。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他发现当地鼠患严重,灵机一动,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很快供不应求。他神采飞扬地说道,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我强烈感受到一位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商业嗅觉。之后,我“跟踪”了他许多年,几次到他旗下的企业采访。
2005年前后的那场股改,虽然是个历史的进步,但不能决定中国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一大批像孙和平这样的企业家,是他们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创造出一个个产业奇迹。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密切关注着中国制造的起步。这些中国当代活跃的企业家,几乎都被我注视良久,我都对他们进行过分析研究。很多人讲,工业、农业题材,写工人、农民没人看。但我觉得,文艺工作者有必要,也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东西。我就是要做个这样的尝试,写一部工业和资本博弈的史诗,向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致敬。正是有这样的积累,一个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开始在我脑海里酝酿,12年后变成了《大博弈》。
六个角色都是“老狐狸”
讲一厂、一地、一市产品创新、改造升级,工人无私奉献,是最常见的叙事角度。而《大博弈》讲的是中国制造在什么基础上、怎么崛起的,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精神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企业家和制造业的故事,又是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所以,我努力写出每个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比如《大博弈》中的孙和平,他几度寻求跑路不愿担任厂长,勉强出任后又四处卑微找其他企业“讨饭”寻找资金,创业经历“不正经”,博弈过程不按常理,但最终逆袭成功。
我这部《大博弈》都是正面人物性格,但没有一个是完人,好人坏人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好人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有时候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而整部剧和小说的三个主人公,他们最让我喜欢的精神就是英雄主义、奋斗精神,逆风翻盘,不承认失败,不甘心于失败。在复杂的人性和这个历史的转轨期,最大可能地发挥了自己人格、人性的潜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包括三个女性。有人说这六个人物都是“老狐狸”,都是甲方人格。 (摘自11月17日新京报网 张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