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左二)与部分留美幼童
那天,我和妻在客居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二十余年之后,才第一次造访宅所近旁的国家级名胜——州府哈特福德城内的马克·吐温故居。瞻访归来,我便把些许故居留影放到了微信朋友圈。却不料,发生了一段“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奇迹——
“你老兄可知道容闳曾是马克·吐温的知己好友?”容闳与马克·吐温,真的有过密切交往吗?
为华工呐喊
随着浏览追溯,惊喜和震撼,接踵而至,不仅仅是容闳(1828—1912),还有容闳自耶鲁学成归国后再带到美国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习称“晚清留美学童”)都曾与马克·吐温和他的这座造型别致的红砖小楼发生过非同寻常的紧密联系。不独此也,早在萨缪尔(马克·吐温本名)青少年的流浪时期,他就在北加州的淘金潮中,红树林的伐木工里,还有过万华工参与修筑的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工地上,密切结交过早年的华工了。
面对当年弥漫整个美国白人社会的排华情绪(以及随后国会正式通过的《排华法案》,此歧视法案直到1946年美、中已成二战盟国时才得以取消),报章漫画里各种对“拖着猪辫子”的华人形象的诋毁侮辱,马克·吐温在1872年出版的《艰苦岁月》一书中(以及他众多的单篇文字中),曾如此字字入骨入心地写道:
(中国劳工)安静,平和,温顺,不会喝醉酒,一天到晚勤恳耐劳。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罕见,懒惰的根本不存在。
一个中国人只要还有力气动手,他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白人常常抱怨没有活儿干,而中国人却从不发这样的怨言;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去找点活儿做。
在书中,他对华人的悲惨处境作了如此沉痛的总结:
他们(华人)替白人承受一切控罪,白人偷窃,中国人赔偿;白人抢劫,中国人坐牢;白人犯了凶杀案,中国人去替死。任何一个白人都可以在法庭上以宣誓方式把一个中国人的生命消灭掉,但中国人却从不被许可作证而使白人入狱。
史料记载:当时马克·吐温曾因为在报章里发文为华人说话而受到舆论围攻,因此被报社开除,丢掉了记者饭碗。
绝非泛泛之交
容闳自1875年第一次踏入哈特福德市区马克·吐温家这座刚刚建起方一年的宅所开始,他就成了这个时时高朋满座的知名厅堂里的常客了。1872年,因容闳极力向清廷重臣李鸿章、曾国藩建议而终获批准,再由容闳亲自率领的首批留美学童抵达美国的时候,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容闳已非常熟悉的康涅狄格州的州府哈特福德市。而当时容闳常住的留学事务局宅所就位于马克·吐温此新居附近的两三个街区之外。
那么,谁是这两位中西大贤的牵线人呢?耶鲁董事、学者、牧师约瑟夫·推切尔。细读史料,马克·吐温、推切尔与容闳这三人之间情义深笃,绝非泛泛之交。
约瑟夫·推切尔当年曾在耶鲁法学院专门发表讲话表彰优秀毕业生容闳,此讲话后来被收入容闳的自传《西学东渐记》而成为此书的代跋。推切尔所在的教会则离容闳居住的留学事务局信步可达,而推切尔正是马克·吐温终生最信任、关系最亲密的挚友。他早年曾为马克·吐温主持婚礼,而若干年后,当马克·吐温的享年不永的妻子和女儿都先于他相继去世时,亲自操办后事和葬礼的,也是推切尔。直至1910年马克·吐温最后逝世,其哀荣备至的隆重葬礼和追思会也都是由年迈的推切尔主持的。而容闳当年在耶鲁的婚礼,推切尔同样正是他的证婚人和主婚人。甚至,若干年后的1912年,当年迈的容闳在康州因病逝世时,为他主持葬礼的仍旧是这位推切尔牧师。
当年马克·吐温的新家,虽没像众多美国家庭一样被分配接纳中国学童留住,但他却常常邀请容闳和学童们到家里来做客,容尚谦等幼童与马克·吐温的两个女儿曾经是哈特福德高中的同班同学。马克·吐温女儿和他们成了好朋友,常常邀他们到家里来玩耍,在家里教他们弹钢琴和唱歌,关系非常融洽。
休戚与共
几年后风云突变,当中国学童们纷纷考进耶鲁、宾大、哥大等名校,在学业、体育、艺术等领域崭露头角而广受美国社会瞩目之时,守旧僵化的有心人却将留美学童“剪辫子”“穿洋服”“只识洋文”“必定全盘西化”的告密函送抵清廷。据说慈禧太后见到那张学童穿洋装的“耶鲁棒球队照”大怒,要严究严禁,虽经容闳一再上书解释规劝,李鸿章仍旧下令中止学业,撤回全部留美学童。
情势万般危急之时,容闳紧急求助老友推切尔,他们一起商请马克·吐温出手相帮。马克·吐温便带着推切尔直赴纽约,求见他的老友、当时的美国总统乌里塞斯·格兰特,恳请格兰特总统亲自给李鸿章写信来留住留美学童。格兰特总统的亲笔信函曾让李鸿章深为感动,而使得清廷撤童之举延宕了一年;终因保守力量的一再要求,1882年后,120多名留美学童被强撤回国(仅有个别抗命不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波本来可以提前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留学潮就此夭折落幕。
心境黯淡的容闳也随之返国,曾先后参与康、梁的百日维新和孙中山的抗清革命活动。他在戊戌政变后受到清廷通缉而逃到香港时甚至还曾给马克·吐温和推切尔写信,试探是否能用赈灾的名义向美国国会申请资金资助当时中国境内已风起云涌的反清革命活动。
安危相牵,命运相系,休戚与共。容闳和马克·吐温之间的紧密纽带,是连结两个大国民族之间的历史纽带和情义纽带。因之,当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圆明园被二度抢劫焚烧之时,刚刚自欧洲返抵美国的马克·吐温愤而发声:
这难道就是西方传教士为亚洲殖民地带来的“文明祝福”吗?
现在全中国都起来了,我同情中国人。他们一直在受欧洲掌权的强盗的欺负。
他预言说:“中国终必获得自由,拯救自己。” (摘自《书屋》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