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诗人”贺炜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16日

2016年,贺炜在现场解说欧洲杯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被称为“足球诗人”的贺炜又火了。“请不要相信胜利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请相信世上总有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12月10日凌晨,卡塔尔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荷兰队点球大战不敌阿根廷队。央视足球解说员贺炜以诗意的解说送别荷兰队。

  “被足球耽误的诗人”

  贺炜“足球诗人”的称号也是从世界杯赛场而来——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他去前方参与解说的第一届世界杯。那年的“英德大战”让许多球迷记忆犹新。贺炜也感慨:“观众朋友们在老去后,坐在壁炉边,抱着自己的孙子给他讲世界杯故事时,一定不会错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这场八分之一决赛。”

  几乎是戏剧性的一幕:英格兰队员曾在赛场信心满满,胜券在握,最终却遗憾落败。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落幕。贺炜深沉的声音响起:“胜负既分,结局也已经确定,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也有无数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这段解说词让无数球迷破防。

  在世界杯的解说席上,在互联网场域里,有着“被足球耽误的诗人”之称的贺炜的解说在飞扬,人们赞美他的解说词,“开口就是一篇满分作文”。

  进入央视

  1980年,贺炜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父亲是工厂职工,母亲是一名教师。因为喜欢足球,他经常要和父母“斗智斗勇”。1994年美国世界杯,当时他还在上初中,课业繁忙。某天,他即将参加一场重要的模拟考试,但同时,凌晨有一场荷兰队的淘汰赛。看还是不看?少年选择了“叛逆”。贺炜的房间里有一台小电视机,平时不让开。但那天晚上,他偷偷爬起来,用被子把自己和电视机蒙在一起。“在那种情况下,全世界就剩你和足球了。”贺炜回忆道。

  后来,贺炜考上海军工程大学,看似走上了一条与足球毫无关联的道路。可他心中那团火焰从未熄灭过。《挑战主持人》节目则给了贺炜一个“天赐良机”。他当时只有21岁,参加这档央视节目只不过是凭着一股子热情。但是在这里,贺炜认识了刘建宏、黄健翔等人,这些人不仅让贺炜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成为他未来的伯乐。

  不久之后,贺炜大学生涯即将结束,他勇敢地推销了自己一把:“刘老师好,你看,我快毕业了……”电话那头的刘建宏爽快地回应:来吧,来我们这里实习吧!

  22岁那年,贺炜正式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成为一名编辑。也许是那段时间的沉淀,让他积累了比旁人更丰富的知识量。有网友称,他不光认识亚瑟王,还认识亚瑟王的一帮小兄弟;他熟悉《圣经》,也认得滚石乐队主唱贾格尔;他熟记中国诗词,也知晓古希腊神话传说……

  2003年,体育频道在筹备西甲联赛的转播,正是用人之际。贺炜如愿成为西甲联赛的评论员。直到七年后,他走进世界杯,很快晋升至央视“顶流”解说员之列。

  解说足球也是解说人生

  仔细分析贺炜的解说词,就会发现他在对足球进行专业解说的同时,也超越了解说足球,还是在解说人生。

  赛场有失败,人生亦如此。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克罗地亚在决赛中不敌法国,获得亚军。贺炜说:“这已经是克罗地亚人在世界杯上走过最远的旅程了,他们完全可以昂着头离开。达利奇(克罗地亚主教练)在安慰他的弟子们。达利奇面上基本没有什么表情,但这正是他的力量所在——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摘自12月12日《齐鲁晚报》 于海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