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
为何要接种
据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持续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包括新增紧急使用的4种疫苗,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或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
为了更好地指导地方做好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夏刚介绍,国家卫健委已专门组织培训,要求各地科学做好接种禁忌的判定,规范接种实施。
老年人接种禁忌
夏刚介绍,国内外新冠肺炎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后容易发生重症甚至危重症,因此这些人接种疫苗获益是最大的。
根据疫苗研发的情况和预防接种工作实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印发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中明确了老年人的接种禁忌:一是既往接种疫苗时曾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二是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经进入终末阶段。
还有两类是缓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的,要暂缓接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要暂缓接种,比如正在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以及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
如何保障无法接种人群的健康
目前,有少部分群众因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而无法接种疫苗,对于这部分人群如何做好健康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介绍,对于少数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确实无法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国家卫健委研究印发了《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宣传,让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良好的免疫状态。比如外出回家,第一件事要做好手卫生,同时要少聚集。家庭内部要及时做好环境通风,对物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消毒处理。个人也可以做一些适度运动,在气温上升之后,到户外进行适度锻炼,保证合理均衡膳食。
另一方面,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无需恐慌,可以根据相关指南居家隔离治疗。当出现重症情形时,及时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
高光明表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已形成一套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多学科诊疗,相关治疗可以做到同质化、规范化,可以有效减少重症的发生或者死亡的风险。 (摘自12月15日《新京报》 行海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