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供应链难以撤离中国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20日

《变局思维》 谢祖墀著 东方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应该如何思考和应对?企业在做出战略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和多变。作为中国的全球领先战略家,作者在本书中为企业提供了最切实的分析、指导和建议。

  

  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去中国化”“去全球化”以及大批国外的供应链企业是否会撤离中国?

  简单来说,供应链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供应链,如运动鞋、服装、玩具等行业的供应链。十几年前,很多相关企业已经逐渐从中国迁移到周边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这一过程持续了十几年,将来还会继续。部分人所说的“供应链撤离中国”,就是指这类比较基础的供应链。

  第二种则是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供应链。这类供应链主要为较简单的消费电子产品。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美国提高了这类产品的关税,一部分企业就从中国迁移到了附近关税较低的国家,比如马来西亚。但这种迁移是关税提升这样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假如有一天贸易摩擦停止,关税回到比较合理的水平,这部分供应链有可能还会回到中国。

  第三种,基于我个人的研究发现,可能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供应链,即所谓的复杂供应链集群——比如包含大量零部件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这需要大批掌握科技技术的生产商聚集研发与生产,并以强大的能力进行组装,这部分其实是中国的优势——过去20多年,中国大量实力强大的企业已经与当地上下游企业形成了高黏性,这些供应链几乎不可能离开中国,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马上复制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短期之内,并没有明显的信号显示,全球比较重要的供应链会马上撤离中国,或者大量撤离中国,甚至中国可能出现更多的供应链。尽管日本、美国提供了一些所谓的补贴政策鼓励其企业搬离中国,但供应链转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牵扯因素众多。对于客户来讲,供应链提供者必须同时符合三方面的标准:第一,成本控制得很好;第二,质量控制得很好,起码要过关;第三,时效性要好,反应速度要非常快。从这三方面来讲,复杂供应链的迁移难度很大,除非有很大的突发性因素迫使其改变。

  当然,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即来自某些国家出于政治原因或其他原因进行的人为干扰。这种风险对很多大型企业来讲亦是心头大患,因为不知何时会有新的非经济因素出现,产生人为干扰,供应链无法实现天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