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剧照
六朝建康平面图
“华林园”——六朝的重要象征
电视剧《琅琊榜》中主要情节的发生地是首都“金陵”,国号“大梁”,皇族姓“萧”。公元502年,萧衍逼迫南齐皇帝萧宝融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正式建立梁朝,后世称之为梁武帝,是《琅琊榜》中梁帝的原型之一。首都建康,古称金陵,即今天的江苏南京。
历史上的南朝在金陵城中心设皇城,皇城的中心为宫廷所在的台城。台城北侧有一座御苑,名叫“华林园”,其重要性比之宫殿,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琅琊榜》中并未提到。
华林园的历史十分显赫,其前身是三国东吴后主孙皓所造的苑囿,东晋迁都建康之后,大加营建,之后宋、齐、梁、陈四朝均予以继承,并不断进行重修改建,景致美轮美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使得此园成为六朝的一个重要象征。
全园充满了礼佛气氛
在梁朝之前,建康华林园的主要景致已经建成,山水佳胜,花木繁茂,殿堂楼台连绵起伏,其总体格局模仿曹魏时期的洛阳华林园。梁武帝开国时已经38岁,在位时间长达47年,前期政绩卓著,国势蒸蒸日上,对华林园做了进一步的扩建,使之达到历史上最鼎盛的境地。
梁武帝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崇佛。华林园的正殿叫华光殿,梁武帝下旨将这座宏伟壮丽的殿堂拆了,把价值百万的木石砖瓦材料全部捐献给另一座大寺草堂寺。
后来梁武帝在华光殿旧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更为高大的两层楼阁,上层叫重云殿,下层叫兴云殿,殿内供佛像,很像寺院中的大雄宝殿。每逢天灾,梁武帝便在殿中焚香祷告。华林园还是当时皇家编纂佛经的地方,聚集了很多僧徒传唱登录,一共编了5400卷之多。全园充满了浓厚的礼佛气氛,与其他朝代的皇家园林颇有不同。
园内举办各种游乐活动
梁武帝有个弟弟名叫萧秀,封安成郡王,为人清心寡欲,只喜欢读书治学。萧秀聘请学者刘孝标编写了120卷《类苑》,收罗天下之事,极为详尽,号称“无一物遗漏”。梁武帝不服气,在华林园聚集700多位学士,让他们每人编一卷书,合成一部更为庞大的《华林遍略》。
华林园中也经常召集王公大臣聚会,举办各种游乐活动,宴会场面宏大,还有类似兰亭雅集那样的“曲水流觞”。园中备有一种特制的“鳊鱼舟”,船形又短又宽,浮行水上,十分惬意。
梁朝君臣大多擅长文学,经常在园中筵席上出口成章,留下很多诗文名篇。侍中柳恽是公认的才子,他写过一首《登景阳楼》:
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
园中搭建“帷宫帐殿”
《琅琊榜》中,每逢三月要在九安山围场举行春猎活动,皇帝驻跸猎宫,宗室、群臣随行。历史上的南朝首都附近并无这样的围场存在,也不像北朝那样保持狩猎的传统,但会召集皇族和文武大臣在华林园中一起骑马、射箭,并专门搭建大型的“帷宫帐殿”,类似游牧民族的毡帐或军队的营帐,同时还有许多骑兵助阵,场面非常壮观。
如果要给大梁排一个“琅琊文才榜”,那么占据榜首的人物应该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庾信。庾信写过一篇《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描绘春天园中骑射活动的盛况。由其文字可知,园中车马密集,冠盖如云,旌旗招展,钟鼓齐鸣,尘土飞扬。此赋最有名的两句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庾信这两句的翻版。
华林园彻底消失
梁武帝统治末期发生侯景之乱,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率领叛军围攻建康,占领台城之后大肆屠杀抢掠,梁武帝被囚禁饥饿而死。侯景自称大都督、大丞相,任意废立君主,杀戮宗室、大臣,无恶不作。他先立梁朝宗室萧正德为傀儡皇帝,又改立太子萧纲为帝,并与萧纲一起登上华林园重云殿拜佛,在佛像前盟誓,彼此永不相负。但两年之后他就废杀萧纲,另立豫章王萧栋为帝,然后直接逼迫萧栋让位,自己当上皇帝,定国号为“汉”。
侯景的好日子并不长久,梁武帝的另一个儿子萧绎在江陵组织人马讨伐建康。萧绎手下大将陈霸先、王僧辩统率大军,势如破竹,攻破城池,侯景出逃后被部下杀死。双方争战激烈,建康全城陷入一片火海,大部分宫殿、御苑、官署、街市、民居都化为灰烬,华林园同样遭到焚掠,只剩下重云殿等少数建筑幸存。萧绎在江陵继位,成为梁元帝,两年后被西魏所灭。
梁朝之后的陈朝一度修复华林园。到了公元588年,隋朝大军灭陈,将整座建康城荡为耕地,华林园彻底消失,其旧址大约在今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山以南,已无痕迹可寻。
(摘自贾珺著《故园惊梦》,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