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学生挤满英国大学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23日 ·李清扬·

Miya在中餐馆打工,跟一起打工的同学玩耍

  在2019-2020学年,英国留学生总数已超55万,其中在英中国留学生数量已超14万,五年间增长了56%,在国际学生中占比25%,排名第一。这相当于,四个英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可能来自中国。

  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何如此多?一年制且费用昂贵的英国硕士值不值得读?在英国留学的真实经历到底是怎样的?

  “扎堆”留学英国

  22岁的张诗梦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商科专业读研。上课能找到座位坐下来已经算幸运,如果去得晚了,教室根本没有座位,学生需要拿板凳坐在旁边听课,有的人干脆站着,更甚者直接翘课。学生数量过多导致教室需求增长,平常用作自习的教室、校外的咖啡厅,都成了上课的场所。中国学生挤在各个角落,图书馆和learning hub(学习中心)人数骤增,到了复习周需要抢座位,像春运的火车站;超市里到处是中国面孔,街上随时能听到中国话,仿佛回家。

  疫情以来,英国政府为吸引留学生,相继出炉签证利好政策,伴随着政策的推行,许多英国大学也开始扩招,中国留学生赴英留学热度明显上升。格拉斯哥大学官网的数据显示,今年是格拉斯哥大学扩招最严重的一年,与2019年3809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相比,到2021年,已经上涨到9100。这个数字在2022还在持续变大。

  留学生“一屋难求”

  21岁的范昕,本科学播音专业,将于明年赴格拉留学读传媒硕士。由于大量扩招导致宿舍不足,格拉房源空前紧张。今年8月份,学校发来一则邮件,告知学生,目前没有多余的学生宿舍可以提供,暂时休学或退学可能对您来说更为合适。

  张诗梦是今年5月才开始看房的,由于时间晚了,她只好多线推进:一边时刻蹲点社交媒体,等待二手房源转租的消息;一边联系英国本土中介和房东。房费上涨的同时,手握房源的私人中介也做起了生意,“拍卖”中介费或抬高房价赚取差额利润。

  距离出发还有整整一年,为了不成为无家可归之人,范昕早早开始看房。她联系了一家专做英国留学租房的中介,对方告诉她,要先交订金,排队拿号,房源开放之后按顺序抢房。她拿到的号码在100开外,这意味着,前面已经有一百来号人比她更早蹲点。

  中国人“反向”留学

  黎园毕业于一所211,硕士在曼彻斯特大学的环境与发展学院学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专业,黎园发现,专业三十多个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同学。由于疫情,整个学年,黎园都是在房间里用电脑完成的学业。英国课程通常是一节lecture(讲座)伴随一次seminar(研讨会),学生们需要在seminar分组完成讨论。每当被分到一个全是中国人的小组,大家打开麦克风,打过招呼之后便开始说中文。在网课环境里,反向留学的体验会被放大。见不到同学的面孔,放眼望去,屏幕上显示的都是中文名字。

  当过多本国留学生扎堆,英语语言环境会被稀释,进而也会影响就读体验。负责曼彻斯特大学招生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为了确保所有学生的语言环境,会相对控制单一国家生源过多录取的问题。

  “水硕”质疑与留英如影随形

  黎园回国找工作,面试一家规划院,被HR(人力资源)劈头盖脸地问,你这个硕士很水吧?实际上,这一年的生活,常常被阅读、作业和考试填满。黎园的专业为纯理论,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每一门课的期末都要交一篇3000字的英文论文,deadline(截止日期)通常扎堆。

  陈蔓读硕的一年,作业和考试被拆成一个个的任务,分到每个学期里。有一项作业,要求在24小时内写出一篇2500字的论文,具备完整、标准的学术格式。郭翎学房地产专业时,一个学期写了近20篇2500字左右的论文,经常在图书馆里通宵。

  为了不让自己读“水硕”,30岁的Miya做出过许多努力。为节省学费,她选择的是花费较少的考文垂大学。为了赚钱,到达英国的第一周,Miya就去中餐馆求职;为了练习口语,她努力和外国同学交流,每个周末都去教堂旁听礼拜,和当地人聊天。

  海归硕士就业仍难

  黎园找工作颇为坎坷。她想进入规划院,却苦于纯理论的课程学习没有积累下作品集。有一次,她面试某家大型国企时,对方HR问,你的硕士学历我们不太接受,能不能以本科的学历拿工资?这个HR带着偏见,认为纯理论的专业属于花钱买学历。

  这让她感到格外挫败。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的海归学历,一年几十万的开销,最后竟然成为“拖后腿”的东西。出去留学之前,她以为找工作至少会比本科好一点,虽然对就业形势有预计,但没想到比本科还要差。

  辗转之下,她连专业不对口的报社都投了简历。今年3月,她拿到了一家地级市房地产国企的offer(录用信),这家国企在当地的声誉一般,并不是黎园心里的“最优解”。4个月投了几百份简历,90%没有回音,10%给了笔试机会,只有少数进入了面试。

  黎园的表妹今年上大学,家里亲戚拿她做例子,让表妹不管以什么方式,一定要搞个研究生出来。“你看姐姐的硕士学历,找工作都找了几个月。”言下之意仿佛在暗示,没有硕士学历,处境会更加艰难。但黎园转念看看身边的同事,不禁想,难道不考上硕士就没法活了吗?她不知道答案。(除吴佳玲、jenny和Miya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摘自12月22日微信公众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