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任乃强的半世师生缘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27日 ·贾德灿·

1931年,张澜与家人

  任乃强是我国现代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他一生涉及诸多领域,是四川最早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最早将《格萨尔》翻译成汉语。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农业史,绘成了第一部康藏地图。

  从1904年任乃强入读县立小学堂认识张澜老师,到1955年张澜辞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人亦师亦友。

  “任君确系进步人士”

  1950年6月20日,79岁高龄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回函民盟成都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称“五月廿日函悉。前在川曾与任乃强君谈,希望他加入民盟。彼曾否正式办理入盟手续,不得而知。任君确系进步人士,定能作一个好的盟员,尚希予以延揽为盼”。同时又致函任乃强本人,称:“筱庄(任乃强,字筱庄)老弟:前接来函,所谈关于川康藏一切具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实不可多得,我已将原件交周恩来先生参考。今后尚希继续努力,多多的有所贡献。弟台入盟正式手续如未曾办过,可与民盟蓉分部接洽,按新盟员入盟手续办理。”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民盟开展组织整理、盟员盟籍审查重新进行登记时,民盟成都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函询任乃强入盟介绍人张澜主席,张澜复函中对任乃强的充分肯定。

  恩师慷慨圆其梦

  1904年,在张澜创办的南充县立小学堂读书的任乃强家庭发生变故,父亲任青云因加入哥老会受到牵连而在成都被捕入狱。为营救父亲,其母亲和兄长卖光了家产,家道中落。幸得县立小学堂读书免费,并供食宿才免于辍学。

  1909年任乃强小学毕业考入顺庆府八县联立中学。1910年转入张澜任校长的南充县立中学。因天资聪颖深得张澜关爱。张澜非常赏识他的地理天赋,将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地理图书借给他阅读与摹绘,使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地图,从此养成了爱好地图测绘与收藏的习惯。

  1915年冬,任乃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无力赴北京或上海读大学,被县高小校长林维干聘为县小学监。1916年,时任嘉陵道尹的张澜以“人才难得”,亲自出面“请会”(一种经济互助的形式,类似今天捐资助学的“希望工程”)与卢子鹤老师凑足1000吊钱(即1000银圆)作为学费,送23岁的任乃强赴北京求学。

  在张澜的安排下,任乃强作为首批南充赴京求学的学子,于当年春经汉口、上海到达北京。任乃强原拟报考北京大学地理系,到京后才晓得北大无此系,且须读预科,他鉴于自己经济困难,遂报考了北京高等农业专门学堂本科(即今中国农业大学),学农业经济地理专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任乃强被推为学生领袖,在前门演讲时被捕,旋得全国声援获释复学。1920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农大毕业,又恰逢张澜在北京《晨报》馆主持工作,被聘用到报馆从事编务工作。

  青年才俊展其才

  1920年,张澜因母亲病故回到家乡,任乃强也随其返乡。南充在此时宣告自治,而具有“川北圣人”“布衣省长”之誉的张澜自然也就成了民众推举的领头人。在张澜的推动下,南充各地中学纷纷开办农业、蚕丝、工业、医学、师范等各类专业班,几年以后,大批实用人才支撑起了南充的地方经济。

  张澜把自治的重心放在发展实业和教育上。他认为“南充的教育可以说是实业的教育,南充的自治也就是实业的自治”。他把这两件大事都放手交给任乃强去做。先是委任任乃强为南充县(今南充市)实业局局长,派遣他出川先后考察上海、南通、无锡等地的实业,以谋划川北实业计划。任乃强考察半年回来后提出发展南充实业的两项计划——发展丝绸业和桐油业,实施后对南充地方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1922年任乃强协助张澜创办新型的南充中学,兼任教务主任,在校内开设《乡土史》,自编教材,讲授巴蜀地方史。1923年,为“开通地方风气”,任乃强创办《实业半月刊》,撰写了许多宣传农业为本、实业救国的文章和鞭挞时弊与地方陋习的杂文、漫画、剧本。

  1926年,为了纠正学生们对蚕丝工艺不感兴趣的偏见,任乃强辞去实业局局长专任南充中学职。他在南充中学开办蚕桑班,任罗瑞卿、任白戈就读班的班主任。

  新时代里续新篇

  1946年,时任四川大学教授的任乃强在成都慈惠堂加入了张澜领导的中国民主同盟后,仍旧埋头于自己的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直到成都解放。

  1950年元旦次日,任乃强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之请,向西南军区领导人介绍康藏情况,提出不少有关解放西藏的重要建议,后多被采纳。为解决进军西藏缺乏地图问题,他以自绘康藏全图为基础,主持绘制了进军西藏的全部军用地图,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时贺龙与任乃强曾有一段对话,可见任乃强对张澜的敬仰。贺龙对任乃强说:“我们共产党,既往不咎,有功必奖。比如你们四川的张澜,他做过道尹和省长,现在我们都推选他作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乃强马上说:“张表方是我们南充人,还是我的老师,我知道得比较多。他作川北道尹和四川省省长时,全家还是西充县王姓的佃户,张师母还与她的家人上山下田劳作。张先生做成都大学校长后,才在南溪口买了一份田地,那时他已快70岁了。他是古今最清廉的官员,与其他道尹、省长不同。”

  同年4月任乃强被遴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被政务院任命为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协助王维舟筹建西南民族学院。改革开放后,任乃强振奋不已,以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获得了多项社会科学成果荣誉,88岁那年适逢张澜诞辰110周年,他还著文怀念恩师。     (摘自5月19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