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的中国学者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30日 ·洪俊杰·

  采访汪段泳(见图)并不容易,这位经济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师正在阿富汗做田野调查。70后汪段泳的研究方向是中国海外利益,主要关注海外投资与海外公民安全两部分。从2011年起,他陆续到非洲、北美、南亚等地十多个国家开展田野调查。

  阿富汗目前是全球恐怖袭击风险最高的国家。就在接受第二次采访前一天,汪段泳所住的喀布尔桂园酒店遭遇恐怖袭击。“我当时住在6楼,袭击就从我头顶7楼隔壁房间开始。”事后得知,当天酒店遭遇了自杀式袭击,5名中国公民不同程度受伤。

  自2021年11月从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至今,汪段泳已在这个古国陆陆续续生活7个多月,足迹覆盖大半个国家。汪段泳也一直在为田野调查“去浪漫化”:“我有时会和同行交流,你有没有被当地人敲诈、欺负、虐待过?有没有被拿着刀的歹徒劫持过?有没有在贫民窟路边摊买过吃的?有没有在荒郊野外喝过土坑里的脏水?”

  汪段泳坦言,在海外田野调查中,很难避免不可控的天灾与人祸。因此,田野调查只能作为个人选择,而不应该是硬性要求。“我以前没有、现在也不愿、将来也不会以派往风险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

  这些年,汪段泳的田野调查既是惊险之旅,也是发现之旅。11年前,他开始第一次海外田野调查,去非洲矿产大国、也是最为动荡的刚果(金)。“在那里的50天时间,打破了我之前对非洲的所有认识。”比如,外界提到“债务陷阱”往往归结于外部因素,那么本国因素会有哪些,很多一手情况只有深入当地才能获得。

  同样,阿富汗之行也让他对这个古国有了全新认识。刚到喀布尔几天,他就被路口检查的塔利班警察扣留并带到小黑屋。之后他通过交流发现,这位警察是当地一所名校的农学毕业生,还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用英文作报告。这与外界对塔利班成员多为底层民众印象不同,汪段泳于是壮起胆子和对方聊了起来。

  “他主动介绍阿富汗农业发展情况。我读硕士时也学过农学课程,这次阿富汗之行前也做过功课,就指出对方一些错误。”汪段泳回忆,两人越来越投机,这名警察还问他能否为自己写封来华深造的推荐信。

  进博会期间,阿富汗松子因为松仁饱满、口感好而红了一把。今年11月,汪段泳也随中国采购商去当地一探究竟。阿富汗松子主产地在东北部山区中,由于交通条件差,以此为生的山民将采下的松塔卖给当地的小收货商,之后在不同商人间一段段接力,最终运到了喀布尔。

  汪段泳造访过当地据称是最大的一家松子出口商。那是位于喀布尔城东旧工业园里的一片厂区,“现场大概有40多位女工在分拣松子”。一位大胆的女工告诉他,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天能挣300阿富汗尼(约合人民币25元)。对于这个失业率极高的国家而言,这是份很不错的工作。要知道,当地一位中学老师的月收入也不到9000阿富汗尼。

  虽然阿富汗被外界认为是矿产资源大国,但囿于安全因素及开采成本,反倒是看似不起眼的松子成为支柱产业。汪段泳注意到,目前阿富汗松子还主要是从阿联酋迪拜或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运往中国,运输时间长且成本高。“中国是阿富汗松子的最大进口国,未来能不能有更多的‘中阿松子航班’?”

  汪段泳很珍惜这段关于松子的田野调查,既能够一瞥阿富汗最具标志意义产品的全产业链,也能用经济学逻辑来解释阿富汗的发展路径,“尽力下沉,试图努力打开未知国度、未知领域的‘黑箱’与‘盲盒’,进而发现其自身的运行机制”。   

  (摘自12月24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