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实到共情,普通人在短视频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陌生的心灵在此互相帮扶、紧紧相连,在互联网世界里建立起“家人”般的联系。
短视频创作者@何以以和@小惠婷旅行日记的短视频作品均散发出动人的“真实”质感,凭借这一点,她们很快脱颖而出。因卓越文案出圈,并在微博热搜上感动万千网友的@李娃娃曾被人怀疑“编文案”,她回应道:“素材来源于生活,包含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借鉴。”
实际上,对短视频社交平台来说,每一位创作者都是一个自媒体,他们的个人定位和风格,或曰“人设”,通常决定了其账号及作品的气质,而真实感作为其中一种气质,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成为创作者后,何以以延续了这份曾打动她的真实。面对因网红景点“照骗”而“踩雷”的网友,她展现出的“外柔内刚、乐观、独自旅行的女生”形象,就是她生活中最真实的状态——包括她在部分视频作品中偶尔展现的搞笑一面,这给向往远方的人们以灵感。
面对就业难、行业不景气等大众关注的问题,李娃娃希望通过自己从事短视频创作的经历,以及所发布的作品告诉大家:普通人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普通人也要好好地生活。
当创作者们时刻以真实为方法,他们的作品素材则往往来自生活。一边在路上感受和记录,一边找故事、写文案的何以以如此,在景点实地考察、体验和拍摄的小惠婷如此,将自己搜集到的视频素材和网上的真实素材相结合的李娃娃亦然。接下来,这些素材将经过创作者们巧妙的重组与重塑,形成一个个“故事”,即短视频的“内容”。在李娃娃的短视频作品里,大家能看到发生在凌晨4点的火车站、急诊室、工地、学校、地下通道等地的故事;在何以以和小惠婷的镜头下,大家能看到发生在旅途中和旅行地的故事……
何以以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和留言:“我每天都是靠你的视频坚持下去。”“你的视频给了我精神支柱。”“引用了你视频里的一句话,我的作文得了满分。”
小惠婷的事业刚起步时,一位经常留言的粉丝带给她很多鼓励与信心。她因此跟粉丝们共情,并提出自我要求:更多地跟粉丝做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于是,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里,创作者开始用“家人”称呼粉丝,其缘由不仅在于双方的亲切关系,更在于他们给予彼此的精神价值。何以以说:“之前我有个粉丝,他对生活很悲观,就给我发私信说他很想看大海,然后我就在他生日那天,特意去给他拍了海。他特别感动,说我的视频可以支撑他更好地生活。” (摘自《新周刊》2023年第1期 洞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