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抢跑”拼经济

作家文摘 2023年02月07日

新春伊始,各地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赶订单

  2023年,中国将如何全力拼经济?继各地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之后,全国各省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又一次交上了答卷。

  力争“开门红”

  “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1月28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新春第一会上这样说。

  在省委书记的振臂一呼之后,省内21个地级及以上市的市委书记立下“军令状”,17个市现场宣布了2023年的GDP增速目标,其中13个市将之定在6%以上。

  “军令状”的背后,是各地政府的急切心情和满满信心。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说,疫情三年来,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大家更希望在经济上加快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各省市之所以不约而同把抓好一季度开门红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站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站在中国经济底部回升的起点上,“在这个关键点上,大家怎样开好局、起好步,确实至关重要”。

  硬环境、软环境

  相较全国大部分省市是组织党组成员参会,福建的新春第一会有些特殊。会议邀请了多位民营企业家参会。大家结合本企业的工作实际,为营商环境、商会建设建言献策。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会议上直言,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稳预期、强信心,关键是稳住民营企业的预期,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无独有偶,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将接近一小时的时间分配给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毅表示,会在大湾区的投资建设中,展现中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则提及多个项目,表示要助力广东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邀请企业参会,是从软环境来修复和提振市场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通过这一信号,让民营企业家打消顾虑,参与到各种经济建设中。

  当然,更重要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新春第一会以及各地发布的一号文件的题中之义。张立群说,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向好,既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两方面对于企业恢复良好的生产经营状态都很重要。

  在多个省市的促增长措施中,“优化营商环境”都占据主要位置。上海发布的《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提出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狠抓重点项目

  各地究竟要如何实现“开门红”?从广东、江苏、云南、陕西、济南等多个省市召开的会议来看,“狠抓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开工”被反复提及。

  张立群说,当前面临的突出压力之一是需求收缩,这需要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而它的发动机就是政府投资,这是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最关键的抓手,今年要继续抓好政府投资,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张立群认为,地方政府要积极做工作,做好重大产业项目引进、重点项目开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这个既关当前、又关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抓实抓好,让政府投资带动今年更强劲的增长。

  除了狠抓重点项目,刘刚指出,高质量外资的引进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这对于拉动一季度增长非常重要,需要政府去努力。比如高端芯片的制造、新材料的制造等方面都需要海外的企业和技术人才来推动”。

  种种措施背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为2023年的目标,也是换届之年新班子的新气象、新作为。董煜说,原本预计2023年一季度作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过渡期,经济恢复的情况可能一般,但目前来看,疫情加速过峰,加上各地全力以赴抓一季度“开门红”,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能会比原本预想的更好。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期 张馨予 王迪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