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怎样变成瑞兽的?

作家文摘 2023年02月07日

清代冷枚绘《梧桐双兔图》

  农历癸卯年是兔年,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动物,象征着多子多福。但是,兔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作为瑞兽存在的。

  “长得白”是关键

  在明代崇祯年间以前,古人很难看到白兔,最常见的是毛色为土黄色或灰褐色的草兔。古人的逻辑大概是从人类自然生长的角度出发,认为人老了,头发才会变白,而白兔白得这么“彻底”是因为足够老,也就是长寿。此时白兔只是被古人赋予了一些神仙属性,但距离成为瑞兽还有一点距离。

  至汉代,白兔渐渐地从一种神圣的动物向瑞兽的方向衍化。西汉梁孝王刘武,他让人建造了一个兔园,但这个兔园里没有白兔。一直到了东汉,白兔才作为贡品被进贡到朝廷。据史料文献记载,总共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汉光武帝时期,《后汉书·光武帝刘秀》载:“(建武十三年)九月,日南徽外蛮夷献白雉、白兔。”在进献白色野鸡的同时,还进献了白兔,这意味着他们将白兔也视为了祥瑞。当白兔第二次被进献时,它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瑞兽。据《东观汉记》载:“章帝时,……白兔、白鹿、白燕、白鹊……日月不绝,载于史官,不可胜纪。”此时的白兔已经与白鹿、白燕、白鹊齐名,并且还排在它们的前面。

  自晋代始,白兔稳坐瑞兽位置

  在司马睿还是琅琊王时,他管辖的区域内曾经出现了白兔。作为司马睿政权的支持者,他的姨弟王廙听说后,很快一篇《白兔赋序》就写出来了。王廙很会玩概念,他将这只白兔与当年周公得到的那只白野鸡相提并论,称这是“作镇北方,仁风所被,回面革心”,乃是祥瑞。既然当年的白色野鸡成为了历史上的美谈,那么当朝的这只白兔也可以。毕竟王廙认为司马睿“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晋代以后,白兔在瑞兽的这个位置上算是坐稳了,并且频繁地出现在史料文献以及文学作品中。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甚至有点厚此薄彼,说白兔比“带它出道”的白野鸡还要色泽鲜亮,比白狐还要色彩绚烂。除了夸它的外表以外,庾信还赋予了白兔一些品德,称其“月德符征,金精表瑞”。

  赤兔为白兔的升级版瑞兽

  白兔稳坐瑞兽的位置后,足足风光了200多年。直到北齐时,一只赤兔(皮毛为红色的兔子)出现了。据《太平广记》载,神武帝高欢还未发迹时,曾与司马子如、刘贵、贾智出去打猎。在打猎时,出现了一只极为罕见的赤兔。这只赤兔将他们引到了一个看起来就很神秘的摸骨盲妇(仙人)面前,摸骨盲妇表示高欢以后会富贵称王。后来,高欢果然成为了神武帝,于是赤兔也成为了祥瑞。

  相比白兔,赤兔更加稀有。关于赤兔的出现,史书文献上有记载的仅有三次。至隋唐时期,瑞兽被分了等级。据《唐六典》记,祥瑞分为大、上、中、下四等。白兔被分在了中瑞,而赤兔却名列上瑞,可以说赤兔是白兔的升级版瑞兽。《瑞应图》在提到白兔时曰:“王者恩加耆老,则白兔见。”而在提到赤兔时云:“王者德茂则赤兔见。”   (摘自1月18日《北京青年报》 金陵小岱文)